第55章 秦檜 (第2/3頁)
。
破解金軍精銳兵種:
完顏宗弼眼見騎兵會戰不能取勝,焦躁萬分,於是下令將披掛“重鎧全裝”的“鐵浮圖”軍投入戰鬥。“鐵浮圖”軍每三匹馬用皮索相連,他們護甲厚重,人馬超重甲、攻堅能力強,“堵牆而進”,主要用於正面衝擊。金軍還以騎兵為左右翼,號稱“柺子馬”配合作戰。
岳飛遣背嵬親軍和遊奕軍馬軍迎戰,並派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敵兵,下砍馬足,殺傷大量金兵,使其重騎兵不能發揮所長。岳家軍中的勇將楊再興單騎突入敵陣,打算活捉完顏宗弼,殺金兵數百人。雙方從下午激戰到天黑,金軍大敗。
後續戰鬥:
七月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之五里店再敗金兵,殺死金將阿李朵孛堇。
完顏宗弼集兵十二萬屯於臨潁。十三日,楊再興以三百騎兵出巡,在小商橋與金兵遭遇,殺死金兵兩千多人以及萬戶撒八孛堇等一百多名將領,宋軍也全部壯烈犧牲。
十四日,張憲率岳家軍再戰,逐金兵出臨潁縣界。同日,岳家軍又大破進犯潁昌的金軍主力。
4. 戰役意義
軍事意義:郾城之戰是宋金雙方精銳部隊之間的一次決戰,宋軍以少勝多,給金軍以沉重打擊,打破了金軍“鐵浮圖”和“柺子馬”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宋軍計程車氣,顯示了岳家軍強大的戰鬥力,也為南宋的抗金斗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政治意義:此次戰役的勝利,使南宋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國防,提高了在宋金戰爭中的地位,增強了南宋政府的信心。同時,也讓南宋軍民看到了抗金勝利的希望,激發了民族自豪感和抗金熱情。
歷史意義:郾城大捷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戰役之一,被後世廣泛傳頌。岳飛和岳家軍的英勇事蹟,成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的精神象徵,對後世的軍事思想和民族精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們再來說一說金兀朮。
金兀朮,本名完顏宗弼(?—1148年),女真族,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但《大金國志》中記載為第六子),母親為烏古論氏,是金朝著名將領,宋金戰爭的主要領導者之一:
1. 早年戰功
隨父征戰:遼國天慶四年(1114 年)金太祖起兵反遼,完顏宗弼尚未成年,沒能參加第一次伐遼之役。金國天輔五年(1121 年)十二月,遼金和談破裂,金太祖下令第二次伐遼,完顏宗弼隨五叔父完顏杲出征,這是他首次參戰。在追擊遼將的戰鬥中,他的箭矢放光,搶過遼兵的長槍,獨力殺死遼兵八人,生擒五人,初立戰功。
攻宋先鋒:金國天會三年(1125 年)十月,金太宗下詔兩路攻宋,完顏宗弼在東路軍中擔任行軍萬戶。他率軍奪取湯陰縣,迫使三千宋軍投降;在宋軍焚燬橋樑的情況下,與合魯索率七十名騎兵涉水過河,殺死燒橋的五百名宋軍。
2. 追宋高宗
搜山檢海:金國天會六年(1128 年),金軍南下追擊宋高宗。宗弼率軍進攻歸德府,斷絕歸德與外界的交通,迫使城內宋軍投降;之後所過州縣,如廬州、巢縣等都不戰而降。同年十一月,宗弼率軍在和州南渡長江,沿途多次擊敗宋軍,佔領杭州,宋高宗逃入海上,宗弼派部將追擊三百多里未追上。
3. 與宋軍的主要戰役
激戰黃天蕩:從杭州北返途中,宗弼在鎮江被南宋江、浙制置使韓世忠的水軍扼守要道,金軍船隻小,契丹兵、漢兵被淹死二百多人。後宗弼沿南岸行進,韓世忠沿北岸行進,邊行軍邊作戰,最終宗弼在王姓福建商人的獻計下,用火箭攻擊宋軍戰船,得以逃脫。
川陝大戰:金國天會八年(1130 年)七月,宗弼所部西調洛陽,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