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4章 生活雜感:情感、人際關係與人生思考 (第2/4頁)

加入書籤

堂明年在飲食上會有變化,有訊息說會有大半預製菜,也不知道真假。不過這也不一定是壞事,現在的人營養過剩,這種變化或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像我現在決定本週開始吃肉,可又想到了新的問題。如果間隔一週吃葷吃素,吃素那周還好,最多就是嘴饞。但吃肉那周該怎麼辦呢?感覺就像是為了吃肉而吃肉。後來我想,吃肉那周在食堂吃,週六、週日還是吃素吧,不然連續吃肉那周身體負擔可能會比吃素那周重很多。

斷舍離也是我最近在實踐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刪除了每天彈出的備忘錄,那個備忘錄是提醒我每天扔掉一樣東西,以此減輕屋裡或心裡的負擔。現在我覺得減輕心理負擔更為重要。當心裡輕鬆愉快時,即使屋裡東西再多、再雜亂,也不會覺得堵得慌。不過為了不走極端,房間該打掃還是要打掃,只是在心情愉快的前提下打掃效率會更高。

《亮劍》這部劇真的給了我很多啟示,其中蘊含的智慧不僅僅侷限於戰爭場面。“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這句話告訴我們人要把眼光放長遠。在命運似乎有定數的前提下,這是一種次一級的思維方式。就像三國裡諸葛亮北伐,儘管他算盡天時地利人和,但漢朝的衰弱、晉朝的崛起是大勢所趨,他的北伐註定失敗。還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大多數人其實沒有遠慮,只是隨著自己的意識在生活。所謂的遠慮,似乎是上天安排好的,當你命中註定要走某一步時,才會有相應的遠慮。比如朱元璋,老天爺安排他成為明朝開國皇帝,於是各種資源逐漸向他匯聚,他才能合理地登上皇位。在同一時代,想當皇帝、有深謀遠慮的人很多,但他們卻石沉大海,就是因為沒有那個命數。曾仕強在課程裡講過不留後遺症,他為了不欠同學的,還專門去道歉。但從生生世世的迴圈角度看,如果所有人都把債還清了,地球會不會沒有生物了呢?就算都覺醒了,上升一個維度,在下一個維度是不是還會有新的迴圈呢?就像我們突破一個限制,以為跳出了輪迴,卻發現外面還有新的挑戰,就像一層一層的蛋殼,永遠有新的目標在等著你,似乎造物主就是這樣安排,讓我們在不斷的迴圈中不知疲倦地前行。那我們是要努力跳出這個所謂的“蛋殼”,還是在裡面繼續生存呢?我想,還是順其自然吧。如果此刻我開悟了,那或許就是一種跳出蛋殼的收穫,雖然意識到了,但在行為上我還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就繼續做好眼前的事,像水滴石穿一樣,讓一切順其自然地發展。

說到《亮劍》裡李雲龍和田雨婚內鬧矛盾的情節,更是讓人感嘆人際關係的複雜。在軍事學院放假期間,李雲龍和丁偉、田雨以及岳父岳母一起吃飯,討論軍事理論時,李雲龍認為老丈人的言論出圈,竟當眾拍桌子瞪眼睛對老丈人嚴厲批評指責。這也難怪後來田雨在分別時沒有和李雲龍握手,而是和丁偉握手。李雲龍對岳父發火確實不對,畢竟是長輩,而且當著那麼多人的面。就像丁偉說的,完全可以心平氣和地好好說話,何必發火呢?這就是脾氣大的人的性格特點,衝動起來就不顧輩分和麵子了。不過李雲龍事後也向田雨表示了歉意。這讓我想起自己的經歷,那些對我發過火、後來沒有和我說話的人,比如娟子姐、富貴兒、白猴子。但也有像眼鏡妹、格瓦斯、屍骨畏寒這些人,事後他們要麼道歉,要麼解釋自己當時是出於無奈。我不是那種抹黑別人的人,該讚美的地方還是要讚美,該認可的也要認可。對於李雲龍和田雨的矛盾,有一種觀點認為田雨應該原諒李雲龍,畢竟他是個大官,還能回家向老婆道歉,實屬不易,田雨不應該再計較。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傷人的人即使愧疚也不會持續太久,除非事情非常嚴重,而被傷害的人卻往往久久不能釋懷。就像刀和肉的關係,刀劃了肉,刀上的血跡容易擦掉,但肉上的傷口癒合卻需要很長時間。所以不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