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因果之悟:反思過往,明辨善惡與自我成長 (第1/2頁)
在生活的漫長旅程中,我們常常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被命運的絲線牽扯,從而陷入對過往與當下的沉思。就像昨晚,思緒如脫韁之馬,我突然清晰地意識到,如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以及正在經歷的種種,皆為三五年前親手種下的因所結出的果。
當下的我,是幸福的。家人安康,朋友相伴,工作環境有了質的飛躍,節奏也變得自由舒暢,與同事之間相處和諧。然而,那些過去的不愉快卻如影隨形,時不時地在心底泛起波瀾。回溯往昔,我試圖找尋造就今日結果的源頭。
時間拉回到三五年前,最遠至 2019 年,那時的我,對人毫無防備之心,懷揣著一顆赤誠之心與每個人相處,對待工作也是滿腔熱情。可為何在 2023 年七八月份會與眼鏡妹發生激烈爭吵呢?若按照因果規律向前推算,大約在 2018 年,我曾與父母爭吵,那時孩子已上幼兒園。難道這就是因果嗎?如果因果迴圈是世間不變的鐵律,那我所經歷的這些不愉快,或許早有預兆。我曾因與同事間的矛盾氣得夜不能寐,在那些寂靜的深夜,閉眼想象衝突場景時,也曾無數次責罵自己“活該”。我一直自認為善良,可為何遭遇如此多的煩心事?這讓我明白,我的善良還不夠純粹、全面。
無論是在網路上還是書籍裡,都能看到那些堪稱極致的孝子故事。他們對父母的孝順令人動容,當然,其中或許存在一些略顯愚昧的行為值得探討。但僅從對待父母的態度這一方面來看,不只是我,當今太多子女都做得差強人意。我沒有資格指責他人,因為在這一點上,我必須坦誠,自己曾經做得遠遠不夠。如今,雖已改進許多,不再對父母態度惡劣,但由於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和思想觀念差異,在處理某些事情時,心裡仍會有怨氣。每當這時,我會選擇暫時斷開與父母的聯絡,待冷靜之後再溝通,或是讓步,或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無論如何解決問題,都絕不能再傷父母的心,因為我深知,僅僅是態度上的不尊敬,就足以讓人痛心。在 2 樓視窗部門與同事相處時所經歷的不愉快,已經讓我深刻體會到了這種被不尊重的難受滋味。
或許有些性格強硬的讀者會認為我有這樣的遭遇是咎由自取。大家有發表言論的自由,無論是自我責備還是他人的批評,我知道關鍵在於自身是否有改變。如果只是一味地接受責罵,卻在行為上毫無改進,那這些責罵便毫無意義。同時,我們要懂得區分不同性質的批評。若是有人心平氣和地指出我的錯誤、不足,並提出合理的改正建議,我會欣然接受。但若是像眼鏡妹那樣,打著批評教育的幌子,實則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把對方當作情緒垃圾桶,這種行為是絕不能被原諒的。
眼鏡妹第一次對我發脾氣時,我就感覺到她是在藉著批評之名享受發洩的快感。就像《人性的弱點》中提到的要拒絕惡意批評,眼鏡妹就是這樣的典型。當我表現出願意虛心接受批評的態度時,她卻變本加厲,在發洩過程中還對我開起了帶有侮辱性的性別玩笑,稱呼我為“阿姨”,而我當時全盤接受了她的批評,並未計較她的侮辱。這也再次印證了我對她已經仁至義盡。
因果迴圈,這是一個深刻而又真實的規律。我們越早意識到它,並將其運用到生活中,無論是承受過去種下的苦果,還是享受曾經種下的善因所結的甜果,我們都能明白接下來該何去何從。在面對生活中的人和事時,我們要學會反思,從因果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行為。對於曾經的錯誤,要有勇氣承認並改正,而對於那些可能帶來傷害的人或行為,要保持警惕。不要讓自己在同一個地方反覆跌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前行,收穫更多的美好,避免更多的痛苦。同時,我們也要用善意和寬容對待真正值得的人,摒棄那些惡意的干擾,讓自己的心靈在因果的智慧中不斷成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