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9章 大唐碟中諜(一) (第1/3頁)

加入書籤

淄青鎮,登州,東牟郡,牟平縣(今威海)。

唐穆宗四年(公元八二四年),武寧軍小將張保皋在此建立\"赤山法華院\"。

從此這裡成為新羅人往返大唐的驛站和文化活動中心。

張保皋於敬宗寶曆三年(828 年)回到新羅。

張保皋一回國,就奏請新羅興德王:“遍中國以新羅人為奴婢,願得鎮清海、新羅海路之要,使賊不得掠人西去。”

興德王準請。張保皋隨即招募周圍1萬島民組成一支軍隊,在清海鎮成立了大本營。

張保皋率領軍隊,向海盜基地發起了進攻,很快蕩平了多股海盜勢力。

從此,海盜掠賣人口的現象被杜絕,自“大和後,海上無鬻新羅人者”,張保皋在新羅聲名鵲起,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蕩除海盜後,張保皋隨即組建了龐大的船隊,往返新羅與中、日三國之間,進行海運和商業貿易,開創了史上有名的“東亞海上絲綢之路”。

他在莞島象皇峰、濟州島河源洞也建了法華院,與山東半島赤山法華院相對應,互為海運貿易的聯絡點。

張保皋的海上貿易越做越大,形成了以清海鎮為大本營,以赤山(今榮成石島鎮)、登州(今山東蓬萊)、萊州(今山東萊州)、泗州(今安徽泗縣)、楚州(今江蘇淮安)、揚州(今江蘇揚州)、明州(今浙江寧波)、泉州(今福建泉州)和日本九州為基點的海運商業貿易網路。

黃巢在淄青鎮興起後,這個張保皋利用壟斷東亞海貿的優勢大賺特賺,一躍成為新羅國的無冕之王。

不過由於黃巢大力發展造船業和海軍,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張保皋的東亞海上霸權地位,所以張保皋委託自己的同為武寧軍小將的兄弟鄭年擔任使者,聯絡倭國餘孽和淄青鎮境內的反動勢力圖謀推翻康、黃兩家的統治地位。

此時,赤山法華院迎來了一個倭國僧人,名叫圓仁。

這個圓仁是倭國佛教天台宗山門派創始人。

俗姓壬生,下野國(今櫪木縣)人。

幼喪父﹐禮大慈寺廣智為師。延歷寺第三世座主。

15歲登比睿山師事最澄,學天台教義。21歲在東大寺戒壇受具足戒。24歲就最澄受圓頓大戒。旋於比睿山北谷結庵苦行,6年後始講學於法隆寺和天王寺等處。

原本的歷史上,這個圓仁會在公元838年以請益僧身份隨遣唐使到中國求法。

於揚州開元寺就宗睿學梵語,從全雅受金剛界諸尊儀軌等大法。後因在回國途中,遇風飄至山東文登縣,遂掛錫於赤山法華院。

後得機巡禮五臺山,於大華嚴寺、竹林寺從名僧志遠等習天台教義,抄寫天台典籍,並受五會念佛法等。

旋入長安,住資聖寺,結識名僧知玄,又從大興善寺元政、青龍寺法全、義真等受密法,從宗穎習天台止觀,從寶月學悉曇(梵語),前後歷時10年。

時值武宗禁佛,於宣宗大中元年(847)攜帶佛教經疏、儀軌、法器等回國,深得天皇信任。

於比睿山設灌頂臺,建立總寺院,弘傳密教和天台教義;並在\"常行三昧堂\",提倡淨土唸佛法門。

854年為延歷寺第三代座主,繼承最澄遺志大力弘揚大乘戒律,住寺10年,使日本天台宗獲得很大發展。卒後,清和天皇賜慈覺大師諡號。

但是由於黃巢的亂入,此時的倭國已經是哀鴻遍野、赤地千里。所以這個圓仁帶著倭國一些倖存的僧人、武士來到了赤山法華院。

不過此時的圓仁已經失去了一個和尚該有的風度和戒持,只見他滿臉麻子,眼睛通紅,睚眥欲裂,彷彿一副隨時擇人而噬的模樣。

見到鄭年之後他撲通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