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禹城之戰(一) (第2/3頁)
而且開花彈用上了木託之後,是不用提前點燃開花彈的,直接點燃火炮發射藥的引信就行了,因為發射藥爆燃後會直接透過炮管和開花彈的縫隙噴出自己引燃開花彈的引信,然後發射出去,這個時候的開花彈的引信是安全的,比較是穩定的木管引信。
其實原理很簡單了,就是木管引信比較穩定,可以做延時,木製彈託又起到了保護開花彈的作用,還不用先點引信了,所以安全係數,射程係數大大增加了。
所以黃巢的鋼炮雖然還是前膛炮,但已經是前膛炮技術最先進的火炮了。
而且黃巢還帶了陸軍版的多管火箭炮(50x50管),專門用來對付叢集步兵。
有了這些劃時代的武器,黃巢才敢領著步兵就硬撼敵軍,還包括5000騎兵。
於是,讓魏博聯軍瞠目結舌的一幕出現了,就見披甲率不足50%的團練兵直接在禹城城下列陣,要跟8萬魏博聯軍打野戰。
韓君雄一看敵人要送,直接樂了,生怕敵人縮回城內。
於是韓君雄違反常規作戰戰術,直接命令朱邪赤心發動騎兵衝鋒,準備摧垮敵人的陣型後,發動全員進攻,一口氣消滅敵人的主力,那麼戰場戰爭就穩操勝券了。
朱邪赤心一看淄青軍既沒有陌刀兵也沒有長槍兵,甚至沒有全員披甲,瞬間覺得這買賣太好做了。
於是獲得韓君雄進城後讓他們大掠三天的承諾後,就率先發動了進攻。
朱邪赤心先用重騎兵發動衝鋒。
唐重騎兵沿用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成型的金屬扎甲,大多數唐軍的扎甲由披膊,甲袍和連線兜鍪的盆領組成,中後期,還會在士兵的胸部加裝被稱作(護心鏡)的裝甲。
而且,附加在甲冑上的銅甲或是鐵甲甲片,不僅僅會裝在胸前,後背也常常會加裝。
唐軍的扎甲與歷代不同,更體現在一體化程度上。
首先,唐軍採用比歷代更大型的甲片編撰鎧甲,這可能也是得益於冶鐵技術的進步,大甲片寬闊交疊,這種盔甲在實戰中的表現是令人滿意的,而大甲片也能為鎧甲帶來更好的抗打擊能力與更低的維護成本。
唐代重騎兵多數裝備長及腳踝的長擺扎甲,配以耐用堅固的烏皮靴,騎手(只是普遍情況)的防護能力顯著提高。
沙陀騎兵頭上戴的是被稱為(頓項)的大型軟甲盆領頭盔,具有典型的少數民族風格。
在武器方面,唐軍使用較多的是弓箭,馬槊和馬刀。
馬槊可以說是南北朝至隋唐騎兵的標配。許多名將善於持槊作戰,例如尉遲恭。
《資治通鑑》載(李)世民謂尉遲敬德曰:“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
坦克程咬金也善於使用馬槊。
《舊唐書》載:程知節,少驍勇,善用馬槊。大唐猛將秦瓊也善用馬槊,《舊唐書》: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可謂勇矣。
唐軍騎兵的近戰武器則是馬刀。
其時,無環首短柄鐵刀成為馬刀的主要型別。
其型制是刀身窄而直,刀尖下斜,刀有橢圓形護格,刀柄末端通常有-小孔,以穿飾紐帶,陝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的唐三彩騎兵俑即是此種。
隋唐以後刀的製造,以灌鋼法代替百鍊法。
即先把生鐵熔化,澆灌到熟鐵,再增加熟鐵的含碳量成鋼,然後分別用牲畜的尿和脂肪淬火。牲畜尿中含有鹽分,淬火時比水冷卻快,淬火後的鋼質堅硬;
用牲畜脂肪淬火時冷卻慢,因而鋼質柔韌。經過這兩種淬火處理後的刀,可“斬甲過三十紮”,刀刃鋒利程度和韌性都得以提高。
與一般人中的印象不同,唐軍騎兵很少單獨作戰,而是與步兵密切協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