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感謝黃巢的八輩祖宗 (第1/2頁)
當黃巢做了四鎮節度使,控制了後世的廣大山東、江蘇、河南、河北地區,擁有了豐富的資源,又從朝鮮半島弄來了大量的勞動力之後,河南道的工業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
帶來的結果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產能過剩”現象。
這就是黃巢要搞資本擴張的大背景。
事實上,在河南道以外的廣大地區充當著河南道的原料產地和消費市場的角色,而唐朝落後的生產力使得這些地區的消費能力很快就被榨乾了。
這使得河南道的工業發展眼看著就出現了瓶頸,黃巢自然不能等著發生“經濟危機”。
那怎麼辦呢?
黃巢寧願把從朝鮮半島拿到的賠款給朝廷也不想面對經濟危機。
甚至搞出了雙倍價錢購買其它藩鎮的商品的騷操作。
但是這些統統都沒用,面對河南道強大的生產力,大唐的那點消費能力根本就不夠看的。
所以黃巢只有使出絕招——資本輸出。
一方面黃巢支援張家兄弟重開絲綢之路,另一方面黃巢決定在大唐各地開辦工廠,一方面降低生產和運輸成本,另一方面也培養民間的消費能力。
就像淄州,一個淄州的消費能力甚至比得上大唐的首都長安的消費能力。
如果每個藩鎮都有一個淄州城,那麼河南道的商品還愁賣嗎?
當然搞資本輸出只是解決眼前問題的辦法,黃巢更深層次的考量是要搞大唐經濟一體化。
有個問題:割據的基礎是什麼?
有人說是武力,其實不是,割據的基礎是封建經濟的獨立性!
要想真正的統一大唐,並且避免治亂更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現全國經濟一體化。
後世的中國為什麼那麼團結?
因為後世的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大市場!
現在黃巢就是想透過金融手段和資本輸出來統一大唐的經濟,從而從根源上消除地方割據的基礎。
這在公元9世紀的大唐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黃巢經過實踐發現還真不是不可能的。
淄州模式在河南道的推廣和落實,完全證明了即使在落後的封建經濟時代,只要生產力發展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照樣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實現市場統一。
而黃巢準備統一大唐的第一步就是要實現對大唐的金融控制。
事實上以唐朝落後的經濟水平和脆弱的金融模式,想要控制大唐的金融並不是很難。
至少黃巢已經事實上完成了大唐的貨幣信用化和貨幣一體化。
相比使用不便,且鑄造混亂的銅錢,河南道的鹽票實在是優勢太大,以至於大唐人民自覺自願地開始使用鹽票作為貨幣。
這從河南道鹽票的發行現狀就可以看出端倪。
最初的鹽票只是作為兌換食鹽的憑證,所以每張鹽票的面額都是以食鹽的重量計價的,而且每張鹽票的面額都很高,最低的都是一石食鹽。
後來隨著鹽票逐漸脫離票證屬性,越來越凸顯鈔票屬性。
河南道開始以鹽票所能兌換的食鹽價值作為面額標記,而且面額也越來越低。
後來當鹽票開始為全大唐普遍接受為交易憑證的時候,河南道的鹽票開始完全脫離了票證屬性,徹底轉變為信用貨幣。
其印製模式也開始固定,且抹除了一切簽押標記,直接使用防偽標記。
其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票值固定,彩色套印,專用紙張和不記名兌換。
期間也不是沒有人想過去印製假鈔,但是無一例外的都失敗了。
究其原因就是黃巢掌握了最先進的造紙和印刷技術。
不可複製的印刷+足額及時的兌換能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