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欽差變刺史 (第1/2頁)
“朝廷欽命察察使並堯州文武:
大淮十年七月初八,北晉餘孽狼族聯合北方草原絨夷起兵十五萬進犯懷朔、武川,
懷朔、武川守將胡侗、宣茂皆戰死,絨夷兵峰已直逼平城,平城守將張青揚率軍堅守,同時告急求援!
絨夷所過之處,殺我同胞,擄掠百姓,北境千里已成赤地。
特令堯州刺史晉國公魏子忠率漳河軍五萬出壺關馳援平城,七月二十務必到達平城。
令戶部侍郎、堯州查察使蘇禮為堯州刺史,總領軍政。
卿等皆為大淮棟樑,是朕與天后股肱之臣,而今烽煙再起,萬望卿等慎之又慎,旨到即行,欽此!”
這份加急用了廷寄的方式送達,也就是皇帝的手諭,這種方式省去了繁雜的審批手續,足以表示事情萬分緊急的程度。
刺史府裡突然安靜下來,除了蘇禮眼觀眾人,其餘堯州文武面面相覷,大感事發突然。
蘇禮說道:“皇上的旨意眾位大人都聽清楚了,晉國公向來深明大義,又是我大淮北疆柱石,
如今軍情萬急,堯州駐軍距離最近,從堯州調兵自然是最為便捷,皇上和天后要你率軍馳援平城,你看此間該如何安排?”
魏子忠略微思索後說道:
“既是皇上和天后旨意,本官當立即率軍北上解平城危機,旨意已經很明白,堯州是要交給蘇大人的,
你我當分頭行事,今日是七月十五,皇上要我五日趕到平城,軍情如火,需得整肅軍馬,今夜就起行,
至於堯州交割事宜,就請錢大人和世勳老弟代勞如何?”
如今魏子忠已不再是堯州刺史,所說也是交割的後續事務,眾人皆點點頭應承下來。
魏子忠面上鎮定,內心早已嫉恨到了極點,這蘇家老兒前番不但沒死,反而莫名其妙成了欽差,如今又外放堯州,跳蚤般躍上枝頭。
刺史可是封疆大吏,掌一州兵馬錢糧,不知天后是如何想的,實在是豈有此理!
心裡腹誹著蘇禮,一邊想漳河軍多為堯州子弟,也有部分北晉降兵。
北晉滅亡後一直由自己統領,是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所幸這次要帶到北邊去,否則豈不是更要便宜了蘇禮老兒。
只要救援平城成功,再合兵一處擊潰絨夷鐵騎,那將立大功於朝廷,也有了封侯拜相的機會,這是何等榮耀的事。
事出突然,十萬火急,魏子忠又交代了一些雜事,大多是裝腔作勢要堯州官員皆配合蘇禮這個新刺史云云。
其實接來下堯州的事務已與他魏子忠再無關係,只見他留下一個古怪的眼神,匆匆轉身離去。
魏子忠走後,蘇禮盤算著堯州今後的事,剩下的漳河軍只有一萬人,這些兵勇一直跟隨前刺史征戰剿匪,
軍隊講究過命交情,當下驟然移交過來,恐怕一時半會不能控制,無形中削弱了戰鬥力。
連日來陰雨連綿,堯州各縣已逐漸顯現出大災之勢,就連濟縣城外安陽一帶也已是多處形成水患,
偏偏在這個時候絨夷和狼族聯兵南下,消停了好一陣子的太行叛賊不知會鬧出什麼動靜,形勢變得艱難。
好在樹大根深的國公刺史走了,如今蘇禮官階最高,資歷最老,至少可以不用分出一部分精力應付內耗的事,可以專心賑災,重新收拾這片河山。
“黎大人,你既為堯州司馬,明日可隨我到壺關和漳河軍營地走一趟,非常時期,漳河軍調走一大半,留守的需得更加仔細些。
另外今日驍銳營根據有人舉報,拿了一個有通匪嫌疑的疑犯,既然是通匪罪狀,就暫且借用濟城地牢,待查清事實後再行定奪。
黎大人還兼領著濟縣的差事,可讓宋縣丞多多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