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0章 酒迷心竅,書童醉酒鬧劇傳 (第1/3頁)

加入書籤

在清朝乾隆年間,曲阜尼山腳下的小鎮上,有一位頗有名望的教書先生,姓張,名文淵。張先生學識淵博,出口成章,尤其對經史子集倒背如流,講解起來深入淺出,深受學生們的敬愛和家長們的推崇。然而,這位先生卻有一個在當地極為出名的癖好——嗜酒如命。

每日清晨,張文淵先生起床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從床榻下取出他那珍藏的酒葫蘆,輕抿上幾口,讓那辛辣而醇厚的酒液滑過喉嚨,隨後才會精神抖擻地開始一天的教學。

他的書房中,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酒罈和酒壺,從本地的高粱酒到江南的女兒紅,從醇厚綿柔的米酒到濃烈馥郁的燒酒,琳琅滿目,彷彿一個小型的酒窖。

對於張先生而言,酒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靈感源泉和心靈慰藉。

然而,與他的學識和酒品同樣出名的,還有他那位同樣愛酒如痴的書童,阿福。

阿福年方十五,機靈聰慧,但這機靈勁兒卻沒用在正處,常常趁著先生授課之際,偷偷溜進書房,從那些酒罈中偷取美酒,躲在角落裡盡情享用。

有時喝得興起,甚至會在課堂外的走廊上東倒西歪,鬧出不少笑話。張文淵先生多次撞見阿福的偷酒行徑,雖痛心疾首,卻也念在他年少無知,且平日裡做事還算勤快,只是屢屢告誡,並未嚴懲。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阿福偷酒的行為愈發肆無忌憚,甚至開始影響到了先生的正常生活和教學秩序。

有時,先生準備與來訪的文人雅士共品美酒、切磋學問時,卻發現自己珍藏已久的佳釀早已被阿福偷喝得所剩無幾,只能尷尬地面對友人,這讓先生顏面盡失。

終於,先生下定決心,一定要尋得一位滴酒不沾的書童,以徹底解決這一令人頭疼的問題。

訊息傳出後,先生的好友紛紛熱心地為他舉薦合適的人選。一日,一位老友帶著一位名叫阿順的僕人前來。阿順身材瘦小,但眼神中透著一股機靈勁兒。

先生見他第一面,便心存疑慮,心想這般機靈的模樣,莫不是也如阿福一般狡猾?

於是,先生不動聲色地指著桌上的一罈黃酒,問道:“年輕人,你看看這是何物?”

阿順微微一愣,隨即眼睛一亮,回答道:“先生,這是陳紹,聽聞是黃酒中的佳品,口感醇厚,香氣撲鼻,小人曾在老家的酒坊中見過。”

先生一聽,心中頓時失望透頂,心想:“這阿順連酒的名字都如此熟悉,想必也是個好酒之徒,斷然不能留在身邊。”於是,先生強忍著心中的不悅,找了個藉口將阿順打發走了。

過了幾日,另一位朋友又領來了一位叫阿貴的僕人。阿貴身材魁梧,看起來老實憨厚。先生心中燃起一絲希望,再次指著黃酒問道:“你可知道這是什麼?”

阿貴撓了撓頭,猶豫了一下,回答道:“先生,小人不太確定,但看起來像是黃雕。小人曾聽村裡的長輩說過,這黃雕也是一種酒,不過價格昂貴,尋常人家很難喝到。”

先生聽後,長嘆一聲,連連搖頭道:“罷了罷了,你連這酒中上品都知曉,想必也不是不飲酒之人,我這裡怕是留不住你。”就這樣,阿貴也黯然離去。

又過了些許時日,第三位朋友帶著一位名叫阿強的年輕人前來。阿強身材中等,面容憨厚,眼神中透著一股質樸。先生依舊如法炮製,拿著黃酒問他。

阿強一臉茫然,搖了搖頭說:“先生,小人不認得這是什麼。”

先生心中一動,又取出一瓶燒酒擺在他面前,再次問道:“那這個呢?”阿強仍是一臉懵懂,堅定地回答:“先生,小人從未見過這東西,實在不知。”

先生見狀,頓時欣喜若狂,仿若在茫茫沙漠中尋得了一泓清泉。他興奮地在房間裡踱步,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