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0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三十 (第2/6頁)

加入書籤

,如何高超,皆屬虛設。以不講道理,兼無王法故也。

我常常說:因果,是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的大權 (注:權,即秤砣,這裡或可理解為權衡標準、法則、規律。) 。當今之時,如果不以因果教育作為救國救民的緊急要務,任憑你智慧、善巧、道德如何高超,都如同虛設一般。因為現在的人(許多都)不講道理,並且沒有王法啊。 (譯者按,印祖這話是針對民國時期而論,不可對號入座)復洪觀樂居士書

古之聖賢,無不戰戰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隨富貴窮通所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古聖先賢沒有不戰戰兢兢,進行自我修持的,所以他們的心念不會隨著外在富貴窮通的境界所轉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窮苦的時候就勉力修持使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保持純善,顯達的時候就努力勸導天下的人都一起向善) 。

今之人於日用云為,父子兄弟夫婦之間,尚不能一一如法。稍有知見,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權,則肆其狂妄之瞽論,以惑世誣民。已得其位,則逞其暴虐之惡念,以誤國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師友,未曾以因果報應之道,以啟迪之也。

現在的人,父子、兄弟、夫婦之間的日常相處,尚且不能完全符合倫常道義。然而稍有點見識,就想做世間出格的高人。如果沒得到權力地位,就會肆意散佈他狂妄不明事理的言論,惑亂世間百姓;如果得到了權力地位,就會放縱他暴虐的惡念來誤國害民。他們的病根,就在於小時候他們的父母師友,沒有用因果報應的道理啟迪他們。

使稍知因果報應,則舉心動念,皆有所畏懼,而不敢肆縱。即不欲希聖希賢,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可得也。

假使他們稍微知道因果報應的道理,那麼每動一次心念都會有所畏懼,而不敢隨意放縱。即使他不想效仿聖人賢士那樣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修持,也是不可能的啊。

以故天姿高者,更須要從淺近處著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少時栽培成性,如小樹標使壁直。其至長成,欲令其曲,不可得也。

所以天姿高的人,更加應當從淺近的地方著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時候栽培,養成了習慣,如同小樹用木棍捆綁得筆直,等到長成了大樹,即使想要使它彎曲,也不可能了。復汪穀人居士書

真境有限量,乃不識真境二字之妄計。世界無同異,唯圓證寂光者方見。生死涅盤同一源,而迷悟不同,故縛脫有異。

“真境有限量”這樣的說法,是不明白“真境”兩個字真實涵義的人,作出的錯妄測度。“世界沒有相同或不同”這樣的境界,唯有圓證常寂光的佛陀才能夠見到。生死和涅盤的源頭本是同一,而因為有迷惑和覺悟的差異,所以也就有了繫縛與解脫的區別。

真妄本無二體,而迷真成妄,則只見其妄,不見其真。若問何故如是,且請扣己而參。直待己亦了不可得,則故自親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若向別人口裡討分曉,縱令別人說得了了,亦如話餅,豈能令自己知其滋味,消其飢餓乎。

真心與妄心本是一體,然而迷惑真心成為妄心,那麼就只見到妄心,而見不到真心了。如果要問為什麼,且請您扣問自心而參究,直到這個“自己”也了不可得,那麼自然會明白了。就好像喝水一樣,水的冷暖,喝水的人自己心裡清楚。如果要向別人口裡要一個明白的結論,即使別人說得明明白白,也像是聽到別人口頭上說出來的大餅,哪裡能讓自己知道其中的滋味,消除自己肚裡的飢餓呢。

全真成妄,何問真體奚有,有在何處。全妄即真,何問妄相本無,無至何底。如是問者,不名智人。佛語雖如雷,奈業障於心耳何。一乘若真通達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