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七十七章 成就大儒 (第2/2頁)

加入書籤

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露悽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斂襟獨閒謠,緬焉起深情。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他想到了半生往事,想到了朋友之諾,想到了世事變遷,歲月枯榮。

“不知雲杉兄妹現在是什麼處境?先天身負神異體質,加上神魔蚩尤的眷顧,應該能夠在這亂世之中苟全性命。然而人界花的誘惑太大,這對兄妹早已身在局中,未來如何,難可意料啊。”

顧愷之離去後,陶淵明終日沉浸在儒家聖道之中,鑽研經典,賦詩作文,原本他已經達到儒道四境的“名流境”,此刻隱隱有突破的趨勢。

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滿了浩然正氣,在居住地方圓二十里內,兇獸絕跡,瑞禽起舞,枯木逢春,靈泉噴湧,儼然一派安謐精美的景象。

這是要晉升儒道第五境“大儒境”的徵兆,儒家講求厚積薄發,蓄力前行,四十多歲的大儒,已經算是極為少見。

朝堂上多少人白首窮經,傾盡一生修齊治平,最終也不過是三四境的學究境或者名流境。

修為達到大儒,已經足以名列儒家聖賢之列,有資格進入史書“列傳”之中。

陶淵明手捧著《論語》大聲誦讀,一時間口齒生香,空谷傳音,橫山上的生靈紛紛向他所在的地方‘拱手’朝拜,內心無比虔誠。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伴隨著聲聲朗誦,陶淵明身上的氣勢越發雄渾,彷彿有一位至高至偉的聖人,貫穿無垠的虛空,與他音聲相和,誦讀同一篇儒家聖文。

終於,那最後一道修行屏障發出“咔嚓”的聲響,陶淵明緩緩睜開眼睛,臉上顯現欣喜之色。

他終於突破“名流境”,順利進階成就大儒。

此時,曲阜孔廟之中,一把黑亮的刻刀驟然升起,在一根根空白竹簡刻上“陶淵明”三字,隨後便是關於陶淵明的生平記述。

儒家讀書人與曲阜三孔氣運相連,陶淵明始一晉升,他們就生出了感應。

在浮空之城,作為儒家小夫子,雲杉最先感應到儒家氣運波動,不自禁喜笑顏開。

“陶叔,恭喜晉升大儒。”雲杉心中暗自言說。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