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63章 大英帝國出招了 (第2/2頁)

加入書籤

旁的,是來自荷蘭各大智庫的能人,今天將對此展開辯論。”

“奧匈帝國曾經擁有過數跟高大桅杆,在海上威武航行的木製風帆戰艦,到了這個世紀40年代末期開始zhi8jian被冒著黑煙的蒸汽軍艦取代。

從50年代初開始,各個海軍強國開始紛紛建造新興鐵甲艦。

奧匈帝國作為歐洲傳統的陸上強國,雖然蒸汽戰艦領域發展的較晚,但是後來也建造了幾款不錯的鐵甲艦。

因為地處近乎封閉的亞得里亞海灣,位置比較尷尬,所以奧匈帝國海軍一直比較弱小,但是憑藉著雄厚的軍工產業,到了1861年,奧匈帝國第一款龍級鐵甲艦誕生,該級別戰艦排水量3000噸,側艦旋裝有10門48磅滑膛炮和18門24磅前裝線膛炮,從此開始,奧匈帝國海軍進入了鐵甲艦時代。

因為地處近乎封閉的亞得里亞海灣,位置比較尷尬,所以奧匈帝國海軍一直比較弱小,但是憑藉雄厚的軍工產業,到1861年,奧匈帝國第一款龍級鐵甲艦誕生,該級艦排水量3000噸,側舷裝10門48磅滑膛炮和18門24磅前裝線膛炮,從此開始,奧匈帝國海軍進入了鐵甲艦時代。

1866年7月,奧匈度第一大力取得利薩海戰的勝利,奧匈帝國於1867年開工建造了利薩號鐵甲艦,以紀念這次勝利。該艦採用了新誕生不久的中-央炮室設計,就是將12門229毫米主炮,不止在裝甲的中央炮室內,利薩號的排水量也達到了了7000噸,這在當年各國海軍國家中擁有的鐵甲艦算是比較大的了。”

赫爾曼.範佩龍站在高臺上,眼睛巡視下方,然後對旁邊幾位嘉賓問道:“這次奧匈帝國出動3艘利薩型級別的鐵甲艦參演,可謂是主力盡出,奧匈為什麼這麼做,他們的目的又是什麼?幾位可有看法?”

隨著赫爾曼.範佩龍丟擲的問題,悉尼大學政治學院全體師生目光頓時落到這幾位嘉賓的身上。

最後,身為悉尼大學客座教授的鹿特丹國家和平基金會荷蘭治國專案主任蒂姆這時候拋磚引玉的道:“奧匈帝國這時候站出來支援英國的舉動,無非是有兩點,第一,就是博取英國的好感,第二就是沉默多年,這時候站出來無非是顯示歐洲存在感。前者可以對沖奧匈在跟德意志帝國合作的時候得到槓桿,後者也同樣表示奧匈開始不甘心做德意志帝帝國小弟的解讀了”

這時候,一個聲音響起道:“我不同意蒂姆教授的說法”

所有人看去,是荷蘭海牙大學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主巴洛奇,只見巴洛奇道:“我認為奧匈的做法,其實更有可能是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把地中海或者整個歐洲的弄得渾水更渾濁的把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