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3章 內府 (第1/3頁)

加入書籤

劉徹趕緊召來郎中令石建,讓他再次審理廷辯的事。

郎中令,是“內朝”的一種職位,皇帝左右親近的高階官職。原來只負責守衛宮殿門戶,逐漸地它的下屬和執掌許可權大大擴充,有負責議論的大夫,接受群臣奏事的謁者,供奉宮廷的諸郎,當然還有掌管宿衛警備的期門禁衛軍。

內朝,當時稱為“加官”。是武帝從民間直接拔擢地位低微的儒學之士作為侍從,是支援著漢武帝改革的智囊團。他們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員,也沒有固定的官職,可以理解為皇帝的“超級門客”。

他們來自民間,瞭解民情,對社會的弊端也比較瞭解;同時他們學識淵博,思想開明,積極進取,支援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這一批人成為心腹,漢武帝常常同他們預先商量朝中大事,徵詢他們的意見。他們直接對皇帝負責,有時根據武帝的旨意,在朝廷上與大臣辯論,詰責朝臣,駁得朝廷大臣啞口無言。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與朝廷正式職官系統不同的內朝官系統。利用內朝與外朝對峙,並分奪外朝權力,這是漢武帝削弱相權的重要的權術。到後來外朝大臣中為皇帝所信任者,也以加戴“侍中”名號在內朝預聞政事,成為內朝官為榮。

石建,為人謹慎,大庭廣眾間,很少發話,但真有需要,他會在屏退左右後向皇帝痛切地說明,所以武帝知道他忠實可靠。

現在他得到授意,是要判灌夫違抗詔令。

只是這樣去做,終究有失公允,難免有人出來說話。別人倒還好說,只怕那汲黯一個人。

汲黯是個不喜歡拐彎抹角,就直來直去。從剛開始的謁者,不久升了中大夫,到後來出任東海太守,治理一方。有一回他生了病,臥床了很久,但是東海郡居然照樣非常安定。武帝聽聞他的聲名,就徵召為主爵都尉,負責諸侯國各王及其子孫封爵奪爵等等事宜。

田蚡當丞相相,威赫無比,其他官員看見田蚡的車子都趕緊鞠躬,汲黯卻不屑巴結,就是見面也就拱拱手,田蚡也拿他沒辦法。

武帝曾經談論治理國家的大道理,說自己的目標是成為堯舜,汲黯竟然直言不諱:“陛下心裡那麼多私慾,表面上施行仁義,怎麼能真正仿效唐堯虞舜!”一句話噎的武帝變色退朝,跟身邊的人說道:\"汲黯真一個傻帽!\"

更好玩的是,其他朝臣看到武帝突然就退了朝,都說汲黯粗暴無禮,沒想到汲黯大聲說道:\"天子任命了公卿,難道是叫他來拍馬屁麼?當人臣子的,既然拿著皇上給的俸祿,就應該想著替皇帝盡點忠心,若只是愛惜自己和家人,那就要禍害朝廷了!\"說完平靜鎮定地離開。

這樣的汲黯,讓武帝又敬又怕,他可以蹲在廁所裡跟衛青談公事,卻不敢不帶好帽子見汲黯。有這麼一個“又臭又硬”的石頭在,要處理灌夫難免他不多嘴多舌。特別汲黯朝議還提過質疑,必須先不讓他亂說話,所以……先把他調離吧。

石德想起,因為文帝景帝的一些特別恩准,結果老百姓很多人私鑄錢幣,對國家經濟影響惡劣,這裡面楚地尤其嚴重。漢武帝認為淮陽郡是通往楚地的交通要道,那就徵召汲黯任他為淮陽郡太守。

沒想到汲黯拜伏在地上說道:“我常這病那病的,體力難以勝任太守職位的煩勞。我就希望當個小小的中郎,出入宮禁之門,為您糾正過失,補救缺漏。這就是我的願望。”不接聖旨,也不接官印,武帝差點要跟他翻臉,他才領命。

汲黯哭著對漢武帝說:“我是要被棄置在外郡,死後屍骨隨便被扔到水溝山間,嗚嗚嗚,只怕再也見不到陛下了。”

漢武帝說:“是你看不上淮陽郡太守這個職位嗎?過些時候我會召你回來的。只因淮陽地方官民關係緊張,我現在只好藉助你的威望——說不定你還是躺在家中,就能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