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備戰蒙古兒 (第1/2頁)
蒙古兒人生活在木蘭北部山區蒙古山區,是蒙古族的一個部落。
在蒙古山有蒙古兒王城,蒙古兒王城其實就是一座山寨,寬200多米,長1100米依山而建,易守難攻。
蒙古兒部落有3000之眾,在木蘭、巴彥、慶安、鐵力附近遊牧,有控弦勇士800人,人人能夠騎射,是松花江中游沿岸最重要的力量。
原來索倫人遊牧的時候,都悄悄的躲避著蒙古兒部落,如果一旦被蒙古人發現索倫張部的人,就難免出現搶劫與屠殺,所以索倫人一直躲避著蒙古兒人。
當下這些腰跨短刀、手持長矛、頭戴青銅盔的索倫人變得勇敢而無畏,在遊牧的時候,沒有以前那樣小心,終於不幸撞到蒙古兒騎士身上,一場戰鬥,雖然索倫人更加勇猛,但是終於寡不敵眾。
從駱駝部瞭解到蒙古兒部落的情況後,五人委員會決定全力以赴討伐蒙古兒王寨
以少敵眾、以寡克多,就必須動員一切戰爭的力量。
索倫人用月亮來計算時間,一個完整的月圓就是一個月,一年12個月,按照索倫人的月計時,現在已經是6月了。
抽調青壯年進行軍事訓練,以前也是一直訓練的,只是忙於生產,訓練的時間很少,這次,集中抽調280人進行全天候訓練。
青銅頭盔每人都是可以配備的,鹿皮拉鎖夾克上衣、野豬皮拉鍊皮鞋,長矛人手一隻、短矛配置5只,鄂倫春作為漁獵民族,把使用魚叉的技術應用到投擲短矛上是及其精準的,助跑投擲可以在80米以上殺傷敵人,原地投擲也可以達到50米,而在30米以內幾乎百發百中。
護身甲冑採用青銅板甲,青銅較鋼鐵比重略高,導致青銅戰甲更加沉重,而希臘人就是依靠這些青銅盔甲,以5萬的人口、幾千的戰士就稱霸古代地中海。
水利頭盔鍛錘改成水利板甲鍛錘,需要新的模具與段錘頭,而板甲有與人的身體契合,就必須打造不同的規格,也不要求全身板甲,只要有板甲中的胸甲、護臂、護腿就成,到索倫年6月10日才打出三個規格的模具與錘頭。
6月11日第一具板甲胸甲砸出來後,發現根本就無法穿在身上,於是就從板甲胸甲兩面斷開,然後手工打磨後,又以鹿皮連線兩片板甲勉強穿在身上。一邊打製這樣的分體板甲胸甲,一邊改進磨具,幾天後在新磨具的使用後,才得到整體的青銅板甲胸甲
為減輕負重、盔甲採用正面厚度4mm的青銅板、後面採用2mm青銅板頭盔有面罩,作戰時僅僅露出雙眼,手臂配備青銅護臂、雙腿有青銅護腿,盔甲內襯鹿皮,這樣戰士全服武裝負重42公斤。
這樣裝備的戰士正面對敵,渾身的青銅板甲散發金屬威嚴的光芒,絕對碾壓對手,對付無甲冑的敵人,就完全是屠殺,只是負重沉重,不宜長期作戰。三人配置大盾牌一面,盾牌採用青銅框架厚木組合,1.5米高,50cm寬,數個盾牌手組合,就能形成盾牆。盾牌手不配置長矛,這樣負重增加不多。
依靠冷兵器戰爭,即使勝利,那麼依舊會代價沉重,部落人口太少,是經不起犧牲的,必須有熱武器。
而黑火藥是最簡單的熱武器,必須有黑火藥的。
280人每天高強度訓練著,訓練耐力,訓練協調作戰的戰陣,訓練統一前進、後退的步伐一致,就是投擲短矛不用訓練,長期使用魚叉,投擲短矛的技術各個精湛
黑火藥三樣成分中,木炭最好解決,黑火藥木炭以柳木碳最佳,而松花江、白楊木河邊就到處是參天古柳。
硝石已經解決,鹽鹼村每天都出產大量硝
硫磺就採用硫鐵礦石加熱製備,大青山松江銅礦就有伴生的硫鐵礦石,現在就可以利用這些硫鐵礦石。用粘土磚修建一座沸騰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