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章 大明飄搖日:夫妻共赴國難時 (第1/3頁)

加入書籤

公元 1627 年 8 月,歷史的巨輪依舊沿著既定的軌道前行,崇禎登上了皇位。然而,這其中卻有著與史籍迥異的隱情——天啟帝並非病故,而是痴迷於木匠技藝,對朝政徹底心灰意冷,索性撂下這千鈞重擔,甩手不幹了。於是,朱由檢,這位肩負著大明未來卻又前路坎坷的帝王,在一片風雨飄搖中倉促登場,開啟了他那註定艱辛的帝王生涯。

彼時,大明的江山早已是千瘡百孔。寧錦大戰的硝煙尚未散盡,毛文龍的死訊便如一顆重磅炸彈,在朝堂內外激起千層浪;緊接著,“己巳之變”風雲突起,袁崇煥含冤下獄,滿桂、趙率教兩位忠勇之士血灑疆場,壯烈殉國。一切的一切,都如同史書所記載的那般,有條不紊卻又令人痛心疾首地逐一上演,彷彿命運的巨手無情地操控著這一切,將大明一步步推向深淵。而陝西農民起義,又如洶湧的暗流,在大明的腹地湧動爆發,給本就搖搖欲墜的王朝致命一擊。朱由檢雖殫精竭慮,卻因種種決策失誤,陷入了“越用力,大明死得越快”的泥沼,只能一次次無奈地頒佈罪己詔,試圖挽回民心,扭轉乾坤。

在江南的一隅,榆翔望著朱由檢新頒佈的罪己詔,臉上泛起一抹苦笑,眼中滿是對這位徒弟的同情與無奈。“是不是該去幫他一把了?”榆翔暗自思忖,眉頭緊鎖,心中猶如一團亂麻。這些年,他雖遠離朝堂紛爭,在這江南水鄉尋得片刻安寧,可大明的興衰榮辱,始終如同一根無形的線,緊緊地牽繫著他的心。

這一日,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庭院之中,榆翔與張嫣、柳如是相對而坐。他緩緩從懷中掏出王承恩的書信,遞給二人,神色凝重。多年來,榆翔一直與王承恩暗中保持聯絡,靠著這寥寥數語的書信,知曉著外界的風雲變幻。張嫣輕輕接過信箋,展開細讀,柳如是也湊上前,目光隨著字跡遊走。讀罷,三人皆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許久,榆翔輕輕放下手中的茶盞,發出一聲微不可聞的嘆息,打破了這片刻的寧靜。他微微皺起眉頭,眼神中透著深深的憂慮,緩緩開口道:“如今這局勢,愈發複雜難測了。皇太極屢次入關,虎視眈眈地覬覦著大明的江山。流賊四處作亂。百姓又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說罷,他望向遠方,目光彷彿穿透了層層白雲,直直地投向那戰火紛飛的遠方戰場,似是想要看清這亂世的盡頭究竟在何方。

張嫣面露憂色,貝齒輕咬下唇,輕聲說道:“這些年,我們在這江南僻處,承蒙上天眷顧,得以享受安寧。卻不想,外面的世界早已天翻地覆,變得這般模樣。從前那些並肩作戰的故友,孫閣老、曹文詔他們,許久未曾聽聞訊息,心中甚是掛念。好在今日讀了這書信,知曉孫閣老雖已年邁退休,回到家鄉頤養天年,卻仍心繫國事,時常為大明的未來嘆息,也算是略感安心。”她的聲音輕柔,卻難掩其中的惆悵與關切,目光中透著對往昔戰友的思念。

柳如是輕輕嘆了口氣,手中的團扇有一下沒一下地扇著,扇面上的墨竹仿若也被這凝重的氣氛感染,顯得愈發蕭瑟。她眼神中透著一絲惆悵,悠悠說道:“聽聞袁崇煥和滿桂、趙率教他們已然殉國,回想當年與他們相處的日子,還歷歷在目。那些英雄豪傑,為了大明出生入死,何等豪邁,何等壯烈。如今卻都已作古,怎能不讓人唏噓感慨。”她的聲音輕柔婉轉,如泣如訴,微風拂過,髮絲隨風飄動,更添了幾分溫婉與堅毅。

榆翔微微仰頭,望向澄澈如洗的天空,似是在壓抑著內心的波瀾起伏。片刻後,他緩緩開口道:“大丈夫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本是無憾。只是這天下大勢,已非昔日可比。如今大明內部憂患重重,黨爭不止,民生凋敝,外敵環伺。也不知我這徒弟崇禎,能否在這重重困境中力挽狂瀾,重現大明昔日的榮光。”話語中既有對往昔英烈的敬意,又飽含對大明未來的擔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