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68章 四國聯合攻秦之後的局面 (第1/2頁)

加入書籤

隨著聯軍攻秦之戰的結束,秦魏展開和談,聯軍四國並沒有安穩下來。

先是楚國,楚國在將秦楚邊境大軍撤走以後,並沒有解散數十萬大軍,而是直接調動二十萬楚軍北上,開始進攻魯國。

以楚國此次出動的兵力和架勢來說,是不滅魯國誓不罷休的節奏。

而擁軍不足八萬的魯國,自然清楚,面對二十萬楚軍,魯國沒有正面擊敗楚軍的可能。

所以,在楚軍北上的同時,魯國方面便已經開始堅壁清野了。

魯國將全國軍隊,集中到了有限的幾座城池。

然後收斂糧食物資,準備依靠少數幾座城池,進行死守。

反正魯國不大,除了有限的幾座城池以外,其他地方對於魯國來說,並不算太過重要。

而二十萬楚軍此次攻魯,可謂是想一戰滅國。

二十萬楚軍,兵分四路,齊頭並進,自南向北,橫掃整個魯國。

二十萬楚軍的北進之路,初期還是比較順利的,由於魯國的收縮戰略。

楚軍在進入魯國初期,行進的非常快。

畢竟沒有魯軍攔截,楚軍想不快都難。

而且,魯國和楚國接壤,境內河流不少,楚軍完全可以依靠水路進行物資補給。

不過,楚軍在抵達魯國準備死守的城池以後,便停止了前進。

魯國兵力是不多,但是,以八萬軍隊,佔據堅城死守,楚軍哪怕有二十萬,也沒能力快速拿下魯軍死守的城池。

何況,楚國之前的快速挺進,讓楚軍沒有攜帶大量的攻城器械。

缺少攻城器械的楚軍,自然無法快速拿下死守的魯國城池。

於是,在經過了先期的高速挺進以後,楚國大軍被迫停止了快速前進,困於魯國堅城之下,開始了慘烈的攻城戰。

同時,魯國向多國派出了使者,希望可以獲得救援。

尤其是魏國,成為了魯國重點求援的物件。

畢竟,魯國南面便是魏國,讓魯國被楚國佔領,便意味著,魏國和楚國的邊境線變長了。

除了魏國,魯國的另外一個重點求援物件是鄭國。

因為,魯國也和鄭國接壤。

可是,此時不管是魏國還是鄭國,都沒有精力管魯國,因為,在此次聯合攻秦之戰慘敗以後,聯軍可謂損失慘重。

魏,鄭,隨三國四十萬聯軍,在秦軍的進攻下,損失達到了二十萬。

其中,隨軍的損失最為慘重,達到了八萬人。

這是因為,李世鵬多次重點打擊隨國軍隊,造成隨軍損失最大。

可是,如果按照兵力比例來算,鄭國損失才是最慘重的,鄭國在此戰當中,損失了七萬人。

而此次,鄭國加入聯軍的軍隊不過才十萬而已。

本來鄭國損失不會如此慘重,但是沒辦法,奇襲的聯軍當中,鄭軍人數最多,達到了三萬,而奇襲鄭軍的損失超過了兩萬兩千人。

此次聯合攻秦之戰,鄭國完全可以算是元氣大傷,七萬兵力損失,已經快達到了鄭國全國可調動總兵力的一半了。

在這種情況下,鄭國已經不可能有能力繼續支援魯國了,魏國損失雖然算不上嚴重,但是,此時,魏國主力正在對抗秦軍。

在佔據大片魏國領土以後,秦國停止了進攻,並將部分兵力回撥,但是,留在魏國的秦軍依然超過了二十萬,除去分駐各地,維持補給線的秦軍以外,秦國依然有十萬大軍在和魏軍對峙。

魏國一面要動用不少於秦國的兵力和秦國對峙,一面還要修整防禦工事,加強魏國現有防禦線。

更關鍵的是,秦魏此時正在進行和談。

秦國和魏國的此次和談,已經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