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5章 防楚,戰鄭,魏,隨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三月十九。

鄭,魏,楚,隨四國,以為李虎弔唁為名,調集大軍集結於秦國邊境。

而隨著四國正式放出話來,秦國也確定了四國聯軍的主攻方向。

此次,四國聯軍兵分兩路伐秦。

一路,由魏,鄭,隨三國組成聯軍 總兵力四十萬,壓向秦殤關。

另外一路,則由楚國獨自出兵三十萬,集結於江漢地區,緊接著,沿水路逆流而上,向秦國南部地區逼近。

四國聯軍的兵力分佈和秦國之前預料的雖然有差別,不過問題不大。

秦國在確定四國聯軍的部署以後,迅速開始進行應對。

先是鎮南軍兵力得到加強,並且進佔各地山城,以抵禦楚國。

在得到聯軍兵力部署以後,秦國方面便有了解決方法。

簡單來說,秦國的解決方法是,用少量兵力防禦楚國,然後集中秦軍主力,痛擊鄭,魏,隨三國聯軍。

之所以要對楚軍採取防禦手段,是因為,楚軍是聯軍當中兵力最多的。

可以說,楚國一國可以出動的軍隊數量,便比得上鄭,魏,隨三國聯合在一起出動的兵力。

另外,楚國軍隊不但是聯軍當中最多的,而且,有必要的話,楚國的兵力隨時還可以得到加強。

畢竟,三十萬人,並不是楚國的極限。

楚國的人口比秦國還要多。

雖然說,楚國因為自身制度問題,無法像秦國一樣進行深層次的戰爭動員。

可是,以楚國擁有的國力,再動員三十萬人,也不是不可以的。

但是,楚國兵力雖然多,還是沿水路進攻。

可是,秦國不認為楚國有突破秦國防線的可能。

江漢地區,一直是秦國的重點防禦地區,堅城遍地。

鎮南軍是秦國邊境四軍當中,兵力最多,裝備最好的存在。

就算楚國動員三十萬軍隊,想要南下江漢地區,起碼也得幾個月。

至於說,繞開江漢地區,直接走水路,威脅秦國南部地區,楚國也無法辦到。

鎮南軍當中,很大一部分兵力,是水軍,秦國的水軍精銳,盡數集結於鎮南軍當中。

楚國水軍實力自然不弱,甚至可以說,單比水軍戰力,秦國不如楚國。

但是,打仗從來不是單一兵種的對抗。

秦國水軍確實不如楚國,可是,秦國如果選擇防禦,以水軍和秦國南部的山城防禦體系相互結合。

正面迎擊楚軍或許不是對手,但是,拖住楚軍還是沒有問題的。

只要秦國守住各處山城,楚軍三十萬大軍,想要繼續前進,就必須依靠水路進行物資補給。

不然的話,三十萬大軍的糧食物資,不走水路,根本不可能補給的上。

而秦國之所以要防禦楚國,是因為,秦楚兩國現有的邊境線,便是,誰進攻,誰吃虧。

秦楚兩國的邊境防禦體系其實是差不多的,說白了就是都是同一個師傅教的,破不了招啊。

在這種情況下,秦國不可能集中主力,進攻楚國,那會把秦國軍隊拖住秦楚邊境,造成鄭,魏,隨三國聯軍有機可乘。

而進攻鄭,魏,隨三國聯軍則不同。

三國總兵力固然有四十萬,可是,這四十萬聯軍的構成則是,鄭國十萬,魏國和隨國各十五萬。

三國聯軍的總兵力確實超過了楚國出動的兵力。

但是,在秦國看來,鄭,魏,隨三國組成的四十萬聯軍,在戰鬥力上面,還不如三十萬楚軍。

秦國有如此推斷,不是沒有理由的。

首先,此次聯合進攻,鄭,魏,隨,三國出動的都算是戰力比較強的軍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