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44章 統一貨幣 (第1/2頁)

加入書籤

秦國用二百一十文錢收一匹布,再用一百五十文錢賣出來,看上去好像虧本了,但是,實際上,卻並沒有。

因為秦國拿來購買百姓手中布帛的錢,是新鑄的銅錢。

秦國新鑄銅錢的成本是百分之五十五。

也就是說,秦國看似用兩百一十文錢收購布匹,但是,實際耗費的錢只有一百一十五點五文。

除去運輸成本什麼的,賣一百五十文,一匹布還可以賺大約二十文。

雖然賺的不多,但是,秦國卻可以藉助這次事件,將秦國的貨幣體系進行整合,將原先顯得雜亂的貨幣交易體系,進行統一。

而統一貨幣是有很多好處的。

首先是貨幣統一以後,可以簡化交易過程。

之前秦國的交易是銅錢,布帛,食鹽交雜在一起。

其中,銅錢和布帛是主要的交易存在。

可是,布帛除了作為貨幣滿足於交易以外,其本身就是一種常見的商品。

而作為商品,價值波動便是不可避免的情況。

打個比方,布帛的價值,一匹布兩百文,不過是正常情況下的價值,可以算是是平均價值。

可如果出現特殊情況呢?

比如說,今年秦國年景不好,導致布帛的產量減少,那麼,布帛的價值便會出現提升。

這樣,手中囤積有大量布帛的人,相當於瞬間的出現了財富增加的情況。

還有,同樣是以布帛為例,萬一有一年,布帛產量增加,價值下降,那麼,對於擁有布帛的人來說,便相當於自己的財富縮水了。

所以,布帛作為貨幣,會因為其本身就是商品的原因,導致價值波動頻繁。

價值波動頻繁又會導致商業貿易出現波動,你上個月和人談好了一單生意,說用一萬匹布帛換取兩百萬斤糧食,但是,因為這個月,布帛價值縮水了,糧商要求追加交易的布帛數量。

你們,在布帛價值縮水的情況下,你自然不會希望再多付出一批布帛,如此生意便容易告吹。

所以,將貨幣進行統一,可以簡化交易過程,同時,也可以穩定市場,避免出現貨幣價值大範圍波動的這種情況。

同時,統一貨幣以後,也有利於加強秦國中央對於地方的控制力。

在之前,一些地區因為擁有的環境因素,使的中央政府對於地方的控制力不強。

比如說,一些紡織業發達的地區 由於布帛產出多,相當於財富增加能力強。

之前就說過,大量的布帛產出,就相當於是在印錢。

而印錢這種事情,千萬,千萬不能放在地方手上。

當一個地方擁有自己印錢的能力,那麼,對於中央政府它便可以說不。

畢竟,人家可以自己印錢,為什麼要怕中央政府?

可是,當鑄幣的權力,控制在國家手上時,地方上面叫板中央的底氣便低了。

因為,地方想要發展經濟,無法再透過自己印錢來完成了,想要發展經濟,就只能依靠國家鑄幣產出的銅錢來進行。

而李言很清楚,想要在如今這個大爭之世,脫穎而出,不能搞什麼民主選舉,而是要加強中央集權。

所以,藉助此次布帛售賣事件,李言要讓秦國將貨幣進行統一。

於是,在秦國大肆向外輸出布帛的同時,李言也頒佈了法令。

兩個月以後,秦國將布帛和食鹽剔出貨幣交易體系。

於是,在這道命令下,越來越多的秦國百姓,把儲備起來的布帛進行售賣。

而秦國低價是布帛則開始瘋狂衝擊其他國家的布帛體系。

因為其他國家還沒有建立起規模性的紡織廠,所以,其布帛生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