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秦魏大戰 (第2/2頁)
小事。
對於秦國大軍來說,補給每減短一里的路程,對於秦國來說,都是好事。
所以,秦國如此定在現有的秦魏邊境上。
秦軍的補給線距離其實比本土作戰的魏國都要輕鬆。
十月十三日,公孫嫋率領十萬魏軍抵達秦魏邊境,後續還有源源不斷的魏軍趕來。
秦魏兩國幾十萬軍隊,開始沿著秦魏邊境對峙。
雙方都開始不約而同的修築營壘,加修防禦工事。
秦國在抵達秦魏邊境以後,雖然沒有發動進攻,但是,晏明趁著魏軍後續兵力趕到之前,在谷河徑出口和秦軍大營之間,修築了一條甬道。
所謂甬道便是在道路兩旁修建柵欄這些工事。
這條百里長的甬道,是秦國大軍的補給線。
在魏國大軍抵達之前,依靠大量的人力,秦國大軍在公孫嫋率領魏國援軍抵達之前,先一步完成了甬道的修建工作。
於是,在秦魏兩軍在邊境開始對峙以後,晏明便開始發力了。
晏明派出了大量的遊騎,這些遊騎的目的是襲擊魏國大軍的補給線。
秦國派出的遊騎按照晏明的命令,儘可能的靠近魏國的補給線。
本來,像補給線這樣重要的所在,魏國方面肯定會派遣重兵守衛。
但是,魏國的補給線卻遭到了秦國的不斷襲擊。
之所以會如此,和雙方補給運輸方式不同。
秦國大軍的補給線其實非常簡單,糧食走谷河徑,再轉陸路運輸到前線。
整條補給線,就是都在同一條路線上的。
而水路階段,顯然不是魏國騎兵可以攔截的存在。
而從轉運點到前線這段百里的路程,秦國修建了運糧的甬道。
秦軍修築的甬道,防禦能力盡管比不上正規軍營。
但是,當有魏國騎兵出現,想襲擊運輸隊伍時,運輸隊伍可以依靠道路兩側的柵欄為防禦工事,抵擋魏國的劫糧行動。
只要運輸隊伍不是一觸即潰,那麼 在周邊負責護衛補給線的秦軍會迅速抵達。
而魏國的補給方式則不同,秦魏邊境的魏軍可以得到補給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大軍的糧草從安邑運出,運抵前線。
二,各地徵召到的糧食,不運輸到安邑,而是直接運輸到前線。
可這樣的話,魏國大軍的補給線就不像秦國補給線那般簡單。
秦國是單一補給線,而魏國的補給線可多條路線。
這代表,秦國派出的遊騎可以不停的襲擊魏國的後勤,以此來拖慢魏國大軍的補給。
因為魏國方面,補給線眾多,又沒有運輸糧食的甬道,所以,當面臨秦國遊騎的騷擾時,魏國並沒有什麼應對措施。
雙方第一回合互相派遣遊騎劫糧這種想法,以魏國失敗而結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