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零花錢 (第1/4頁)
江外婆說中央公園今天有耍獅子,很熱鬧,吃完早飯,黃楊和江羿綿就揣著零花錢出了門。
這是黃楊第一次收到零花錢。
孤兒院裡的孩子,每天能有飯吃就很滿足了。他們每個月可以領到國家和政府的補貼,殘疾或者智力障礙的比健全的孩子稍微多一點。這筆錢會直接打到福利院賬上,張院長從來到醫院那天起,就把每一筆花銷記在小黑板上,一分一毫寫的清清楚楚。
孩子們看不懂為什麼張爸爸要每天在黑板上塗塗畫畫,也不知道這是和他們息息相關的東西,黃楊也是到上小學以後才看懂了那塊小黑板。最開始補貼只有幾百塊,隨著國家富足和物價升高,後來慢慢漲了,去年黃楊離開孤兒院,當時小黑板上已經漲到一千塊。
最開始的200塊,在黃楊小時候,和現在的一千塊是一樣的價值,更何況這是國家給集體養育孤兒的補貼,其中一部分是給孤兒院的。張院長精打細算,考慮吃飯穿衣,考慮營養健康,還要考慮各處日用,只能勉強能讓孩子們吃飽飯,哪裡有多餘的錢作為零花錢。
天天吃的是米飯麵條土豆南瓜白菜,三天能吃一次葷菜,單一飲食結構下的小孩子,自然嘴巴饞得狠。
他們什麼都想吃,院牆外青皮的桃子,長了蟲的別人不要的李子,廚房最高處的白糖罐子,鐵門外穿街而過的紅彤彤的冰糖葫蘆,隔好遠都能聞到的香噴噴的麻花,老爺爺大聲吆喝的“最好吃”的糖糕……太多太多誘惑了。
就算每天都把飯吃的乾乾淨淨,無論好吃還是難吃,一顆不留,還是很饞。
實在太想吃了,他們就想各種辦法。用筷子把土豆塊串起來假裝是糖葫蘆,麵條擰在一起假裝是麻花,把午飯時留的玉米粒曬乾再丟進火裡自己做爆米花,饅頭撕成條做辣條……太多太多“妙招”了。
有時候,一般是某個週五,外面有很多孩子放學的時候,張院長會給他們一塊錢。那一天,5毛錢一包的辣條十幾個孩子分著吃,一人一根,最後舔袋子的人只能是石頭剪刀布勝出的那一個。其他人則是羨慕地盯著那個“幸運兒”,他們面黃肌瘦,唯有一雙眼睛很亮很亮。
黃楊不參加最後的“比賽”,他一般和手腳殘缺的孩子待在一起。這些孩子往往呆在角落裡,不會哄搶,話也很少,黃楊靠著平時幫助他們,可以得到這一包辣條的袋子。
放學的點,路過孤兒院的學生被父母牽著,每次都遠遠繞開。裡面的孩子卻守著鐵門,盼望他們能走近一點,讓自己看一看他們手裡的零食,聞一聞那些沒吃過的味道。
黃楊捫心自問,會羨慕嗎?羨慕外面的小孩有爸爸媽媽嗎?他覺得不是,羨慕的是他們手裡的食物和他們身上暖和的衣服鞋子。因為物質無法得到滿足,所以根本不去渴求精神。
他們只是想,如果我也有爸爸媽媽,是不是也可以吃很多好吃的?那樣的話,我也想要有自己爸爸媽媽。
再長大一點,這些孩子成了眾多學生中的一個,他們往往學習中等,沉默而怯弱,與其他孩子格格不入。他們還是沒有零花錢,但是他們得到了部分自由,開始想更多的辦法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幫別人跑腿,偷東西,打架搶劫,都有可能。也有可能他們是被欺負的那一方,被別人使喚,被別人偷走東西,被別人搶劫。共同的地方是,他們可能早早的就進入社會,不再接受教育。
堅持下來的好孩子和壞孩子,國家會供他們讀完初中,初中之後,高中還是職業中專就看他們自己了。
黃楊是其中幸運的一個,他的成績中上等,初一大輟學裡沒有他,初三老師勸人去讀中專沒有他,中考完去外省打工的沒有他,他在高中的升學名單裡,他是第三名。
高中是不免除學費的,黃楊要給自己攢學費,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