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7章 把財神爺給帶上 (第1/2頁)

加入書籤

戶部侍郎封文修得帶上,這是財神爺,考察一下,讓他體會一下,經濟發展的意義。

徐妙雲沒有跟著去,要養胎。

十幾個錦衣衛,再加上封文修,以及應如是,都是便裝。

大張旗鼓的話,很多想看的東西,可能都看不到了,也要看一下地方的吏治情況。

本來,這是御史臺的事情,每年要派監察御史進行巡查的,但是白辰取消了這一措施,這些個監察御史,到了地方上,還不是打秋風收禮的。

不收禮的,搞不好被人家給害了,所以倒不如不去。

很多地方,實際上那是鐵板一塊,被鄉紳家族裹挾。

出了應天府,白辰沿途,去村子看了看,主要看一看農耕情況。

還耕種的,是一些老人和女人,青壯年少見,出去找錢去了,這哪怕是在客棧酒樓,當一個店小二,那一年到頭,也比種地強的啊!

良田基本上是本地鄉紳的,非良田,才有一部分是這些農戶的。

他們也多是租種鄉紳的土地耕種,每年都得交租,這租子還不少,每年亂七八糟的一交,得到的糧食,反正那是吃不飽,也餓不死的。

現在唯一的改變,家裡有青壯,出去找點錢,可以貼補家裡用的。

提振商業,可以讓這些家裡,日子好過一些。

不過地方鄉紳,就不好過了,耕種的青壯力流失,他們的利益,自然是受損,主要還是官憑路引的取消,人家想走就走,你這裡過不下去了,可以去別地,還有舉家搬走的。

“這種田的青壯少了,糧食可就少了。”

封文修有些擔心。

“有錢不就行了,有錢還愁沒糧,我沒見過,有錢的還餓死的。”

應如是反駁。

“只要有馬鈴薯,紅薯以及玉米,吃飯基本有保障的。”

白辰說道。

這三種作物產量高,但不能作為主糧,但鬧災的話,能頂事。

事實上,只要地方上不剝削得太狠,就算鬧災,也餓不死人的。

鬧災,天災佔比不高,主要還是人禍的。

這個土地問題,也是一個問題,現在得情況是,沒法均分土地的,否則的話,那就是得罪了天下的鄉紳。

強行推行,那得殺很多人的,殺得人頭滾滾才行,顯然不行。

鄉下的青壯減少,都跑到城鎮去了,商業活動頻繁,需要的人手也就多了。

倒不至於離開了,就成為了流民。

也可以當販夫走卒賺錢。

地方豪強,還是很兇,商業上,也基本上是他們在搞,他們有家底,也需要他們投錢的。

這些傢伙有錢也就算了,也在影響地方上的吏治。

白辰視察一個縣城的時候,那是發現,無論是衙役,還是獄卒,居然都是地方鄉紳出身的。

這些人的錄用,基本上也就是縣太爺的一句話而已。

地方鄉紳階層,要充分利用他們的錢,來促進商業,畢竟,一般窮苦人家,想做點買賣,也沒有那個本錢,只能給別人幹活。

他們的勢力會越來越大的,暫時這些人不動,等他們肥了,再進行打壓。

要避免錢財過渡集中。

現在主要還是出海做生意,利潤大,茶葉絲綢瓷器好賣。

一些有條件,有實力計程車紳家族,也在搞商船,出海做生意。

這會加強關稅的增加。

出海收一波。回來再收一波。

大明的關稅,直歸朝堂,地方上沒份,地方上的官吏,也管不到的,想插手不行。

誰要是敢打關稅的主意,白辰的態度,那就是滿門抄斬,一個不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