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4章 大力發展 (第1/2頁)

加入書籤

從張福家離開後,楊澤沒有回都督府,反而坐著馬車前往北匠造所視察。

從車鼻施部歸來之時,蘇祿提供了一份清單,其中除了五十萬石糧食這一硬性需求外,還包括五千把長橫刀、三千把長弓、五萬支箭矢、五千套燕領甲等。此外,還有各類馬蹄鐵及其配套護具等等,零零碎碎,不一而足。

僅僅是這一份需求單,便能讓靖北獲利三十萬,無疑是暴利。

然而,問題在於,糧食必須趕在冬季下雪前送達車鼻施部,而武器則必須在開春前交付。時間緊迫,僅有兩三個月,按照靖北當前的生產效率,遠遠無法滿足。

為此,楊澤不得不重新斟酌擴大產能之事,而當下唯一能打破僵局的途徑僅有兩個:要麼大量招人,增建工坊,以量化來推動產能;要麼實現生產標準化,用機器的動力替代人力。

眾所周知,第一次工業革命便是依靠大量機器取代人力,從而大幅提高了產能,而最具代表的便是紡織機。

要想要達成這一目標,說難不難,說,容易,其實也不易,畢竟與真正的工業革命還有一千年的時間差距。

機械裝置雖說是楊澤的專長,但想要提升鋼鐵質量,在小小的靖北掀起一場新工業革命,還是有很大的困難,但楊澤想要試試,畢竟想要將靖北發展壯大就必須走捷徑,若真的做到了那一步,無疑會將這個時代的華夏文明拉昇到一個讓人仰視的高度。

想要實現此目標,標誌性的產物便是蒸汽機,藉助機器的力量興辦工廠,制定標準化的生產流程,以此來大幅度提升產能。

簡單來講,就是一家工廠專門製作刀劍的成型模具,交付給製造冶煉廠,直接採用新工藝灌注成型。

而甲冑亦能如此操作,尤其是具甲,幾乎可用機器一次性衝壓成型,從而減少大量人力製造環節。

蒸汽機的原理很多後世人都大概都知道,楊澤亦不例外,他簡單勾勒出圖紙,然後急匆匆找到蒯平,將手上的圖紙遞給他道:

“依照圖紙上的零件試著做出來,若有什麼問題,及時找我溝通。”

“哎。”蒯平看著手中這些奇奇怪怪的圖紙,滿心疑惑。他不明白這些圓圓的齒輪,亦或是大大的鍋到底有何用途,但既然楊澤發了話,他自當遵從。

不過他還是提前說道:“可能製作這些需要些時間”

楊澤也知道有些困難,所以沒有為難蒯平:“你盡力去做,做好了第一時間通知我就是”

“好的公子”蒯平將圖紙收下,便準備繼續去忙,楊澤卻將他攔了下來,說道:

“天山礦脈很大,你這邊抽調出來一支勘探礦藏的隊伍,深入天山內部,尋找一種黑色的礦石,這種礦石能夠燃燒。”

“少主說的可是石炭?”蒯平一聽,便猜出了楊澤所指的礦石。

“哦?你知曉煤炭?”楊澤頓時一愣。

“煤炭?少主所說的這種東西應當就是石炭。知曉這種東西的人不在少數,只是鮮少有人使用,因為這種礦石有毒,稍有不慎便會致人死亡。”蒯平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哪有什麼毒,那是使用不當所致,不必在意。”楊澤搖頭苦笑,毫不在意,只是吩咐道:“既然你知道,那事情就好辦了,要儘快找到石碳,此物對我們靖北今後大有用處。”

“少主放心,此事蒯平明白。”蒯平點頭應下。

楊澤隨後跟著蒯平在北匠造所逛了一圈後,隨後將車鼻施部的需求告知了蒯平,後者聽聞如此之多的需求量,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需求數量太多,對於現在的靖北而言,時間確實緊張。

雖說如今的靖北發展迅猛,幾乎每週的產量都呈幾何式增長,但人力的稀缺註定會使靖北的產能在高速發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