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15章 中醫大省 (第1/2頁)

加入書籤

“什麼情況,細嗦。”

董思萌也來了精神,這尊敬愛戴開國老兵,給他們調理下身體,總沒錯吧?誰要拿這個說事兒,怎麼的,你是覺得這些老兵該死?

別以為解放了就沒有文字獄,照樣讓你身敗名裂生不如死,要麼遠走他鄉,永不回國,要麼自裁以謝天下,就算死,你也是被釘在恥辱柱上,你的子孫後代,都要承受著賣國賊的後代的名頭。

“他父親其實也沒什麼病,就是歲數大了,再加上當年打仗時候的醫療條件不好,營養也跟不上,幾次受傷之後,傷了元氣,原來年輕時候還好,現在歲數大了,就都找上來了,走兩步就上氣不接下氣的,不過說起來,年齡也不算太大,才60出頭,就是當年傷太多了。”

六十,一個很神奇的年齡,這個坎兒要是過好了,活個八十多沒啥問題,要是過不好,那可就不好說了。

“這不巧了麼。”

董思萌一拍桌子站起來。

“你忙你的吧,我去買點東西。”

“買什麼啊?”

“別管了,這事兒我來辦。”

“神經。”

看著董思萌已經遠去的背影,董萌低聲罵了一句,就去忙自己的事了,別看就一個電子廠,但是產品種類多,結構複雜,需要的電子元件對質量和數量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暫時羊城這面還沒有形成能閉環的產業鏈,需要進口,各種事情還是不少的。

董思萌出門自然是去買中藥的,搞什麼藥粉啊,藥丸啊之類的,他是不可以的,這種東西沒人敢輕易相信,但是,他可以泡藥酒啊,裡面有什麼藥材一目瞭然,關鍵這東西相對來講藥性溫和,人們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其實這個年代,這個時間段,在全國很多地方找中醫、買中藥,都不是很容易,畢竟剛剛從那個年代過來,中醫被西醫擠兌的幾乎沒有生存空間,再加上那些個敗類們不分青紅皂白的打壓,造成的這種結果。

但是在羊城就不用擔心這點啦,羊城,甚至整個粵省對中醫的重視程度,是國內其他省份比不了的,如果非說有的話,那港島算一個吧。

至於為什麼這樣,眾說紛紜,但是個人更傾向於地理位置的原因。

查閱古籍的話,其實在很多書裡都提到了一個詞,叫做“嶺南多瘴氣”。

其實在古代,粵省全境都屬於溼熱鬱結,俗稱瘴氣瀰漫,是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犯人的流放之地。

粵省除了是流放之地外,其實還有過幾次“北人南遷”的經歷,黃河流域中原地區的漢族人為了躲避戰亂,逃避戰火,拖家帶口的南遷,一部分到了江南,一部分去了嶺南。

所以自古至今,不管是因為什麼去的嶺南,為了適應當地的氣候,都只能靠中醫文化續命,後來經過漫長歲月的發展,結合中原地區的中醫文化和本土的中醫藥文化,形成了現在獨特的對中醫藥的重視。

最簡單的例子,大家都知道粵省人喜歡煲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們所謂常規的湯,對其他地方的人來講,都能算得上是藥膳了。

比如做牛雜的時候,需要往裡放桂皮八角,雖然桂皮和八角也隸屬於中藥材,但是看起來還算是常規調料,但是後面,他們會接著告訴你,還需要放草果、甘松等等,這草果,其實就是正八經的中藥材了,對治療瘧疾類疾病很有效果,而在曾經衛生條件沒有那麼好,氣候有溼熱的粵省來講,瘧疾確實是頻發的一種疾病。

你問他們做雞湯要放什麼,他會告訴你,紅棗、黨參、土茯苓,哪一樣都是藥材。

在粵省人看來,這東西,你拿來喝,它就是中藥,你拿來煲湯,那它就是調料。

就是這種對中醫的包容和接納的態度,才讓這裡的中醫得到了最好的傳承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