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2章 計之21 金蟬脫殼 (第1/4頁)

加入書籤

《智慧時代的“金蟬脫殼”新計》

一、“金蟬脫殼”原內容解析

“金蟬脫殼”原文為“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其含義是保持原來的形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陣勢;使友軍不產生懷疑,敵人也不敢貿然行動。這就像《易經》中的蠱卦一樣,要善於利用形勢,巧妙地擺脫困境。

在古代軍事中,“金蟬脫殼”是一種巧妙的脫身之策。當面臨強敵圍困或陷入不利局面時,透過偽裝、製造假象等手段,使敵人誤以為自己仍在原地,而實際上卻悄悄轉移或逃脫。這種計謀的關鍵在於巧妙地利用敵人的心理和注意力,製造出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從而為自己的脫身創造機會。

例如,在歷史上的一些著名戰役中,將領們常常運用“金蟬脫殼”之計來擺脫困境。比如,孫臏在馬陵之戰中,利用減灶之計,誘使龐涓追擊,然後在馬陵道設伏,大敗魏軍。在這場戰役中,孫臏實際上是運用了“金蟬脫殼”之計,透過製造假象,使龐涓誤以為齊軍兵力虛弱,從而放鬆警惕,為齊軍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二、具體事例

1. 古代軍事領域

- 劉邦鴻門宴脫險:在楚漢相爭時期,劉邦赴項羽設下的鴻門宴。在宴會上,項羽的謀士范增多次示意項羽殺掉劉邦,但項羽猶豫不決。劉邦察覺到危險後,藉口上廁所,趁機離開宴會。他在樊噲等人的保護下,從小路返回自己的營地。劉邦在鴻門宴上的脫險,實際上就是運用了“金蟬脫殼”之計。他透過製造上廁所的假象,使項羽等人放鬆警惕,從而成功地擺脫了危險。

- 諸葛亮空城計退敵: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 15 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 2500 名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訊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譁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開啟,每個城門之上派 20 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裡外,20 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令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兒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諸葛亮在空城計中,實際上就是運用了“金蟬脫殼”之計。他透過製造空城的假象,使司馬懿誤以為城中有埋伏,從而不敢貿然進攻,為自己爭取了時間,成功地擺脫了危險。

2. 現代商業領域

- 企業危機公關中的“金蟬脫殼”:在現代商業社會中,企業也常常面臨各種危機。當企業面臨危機時,如果能夠巧妙地運用“金蟬脫殼”之計,就可以化險為夷。例如,當企業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企業可以透過及時召回產品、公開道歉、加強質量管理等措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