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計之28計上屋抽梯(新解) (第1/5頁)
三十六計第 28 計“上屋抽梯”的原內容:
此計原文為“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其本意是說引他人登上高樓後,撤掉梯子,使其陷入困境。作為軍事謀略,是指故意露出破綻,給對手提供方便,誘其深入,然後切斷他增援策應的部隊,令其陷入絕境。
具體事例:
1. 古代戰爭案例:
- 希臘與波斯的沙拉米斯海戰:公元前 480 年,波斯王薛西斯遠征希臘,希臘聯軍實力貧弱。希臘海軍指揮官提米斯托克里斯將己方艦隊全部集中在狹窄的沙拉米斯海峽內,海峽的兩個入口也不設防,並且設計使薛西斯得到一份假情報,稱希臘人害怕波斯大軍,很多人只想著趁夜逃跑。薛西斯輕信了情報,命令艦隊加速駛向沙拉米斯海峽,爭取全殲希臘軍隊。結果波斯艦隊在海峽入口處因狹長的小島被分成兩路,航道擁擠,海上風浪驟起,戰艦難以控制,亂作一團。隱蔽的希臘戰艦趁機殺出,將波斯戰艦一邊船槳全部打斷,使波斯戰艦隻能在海上打轉,最終希臘艦隊以損失 40 餘艘戰艦的代價擊沉敵艦 200 餘艘。在這個戰例中,希臘方面利用假情報誘導波斯艦隊進入不利地形的海峽,相當於給波斯艦隊搭了“梯子”,讓他們進入圈套,然後希臘艦隊抓住時機給予沉重打擊,實現了“上屋抽梯”。
- 孟良崮戰役: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隊對我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採取“加強縱深、密集靠攏、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戰法。我軍按照過去戰法分兵一部擊敵側後,未能達到調動、分散敵人的目的。於是,華東野戰軍保持耐心,放開正面,誘敵大膽深入,主力暫不在預定戰場設伏,而是先集結在隱蔽位置待機。國民黨軍終於對我軍情況產生誤判,特別是整編 74 師孤軍深入。我軍抓住戰機,果斷“抽梯”,斷敵退路、中央突破、打圍阻援,迅速圍殲整編第 74 師。這是我軍根據戰場形勢,巧妙運用“上屋抽梯”計,成功擊敗敵人的經典戰例。
2. 古代政治案例:
- 劉琦求計於諸葛亮:東漢末年,劉表偏愛少子劉琮,劉琮的後母害怕劉琦得勢,非常嫉恨他。劉琦感到自己處在十分危險的環境中,多次請教諸葛亮,但諸葛亮一直不肯為他出主意。有一天,劉琦約諸葛亮到一座高樓上飲酒,暗中派人拆走了樓梯。諸葛亮見狀,只得對劉琦說:“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劉琦領會了諸葛亮的意圖,立即上表請求派往江夏,避開了後母的陷害。這是劉琦巧妙地利用“上屋抽梯”的策略,迫使諸葛亮為其出謀劃策,以解決自己的困境。
3. 現代商業案例:
- 在商業談判中,一方可能先給出誘人的條件,讓對方進入一種看似有利的局面,然後逐步收緊條件,如同抽去梯子使對方不得不接受最終的方案。比如,一個創業者在和潛在的投資者進行談判時,展示自己的產品如何獨一無二,如何能滿足市場上未被滿足的需求,當投資者對專案感興趣準備投入資金時,創業者再提出一些關鍵的合作條件,此時投資者已經對專案產生興趣,很難輕易退出,從而使創業者在談判中佔據主動。
融合多學科的全新思路計謀:
1. 結合現代科技與人工智慧的“智慧營銷上屋抽梯計”:
- 原理闡述:利用現代科技和人工智慧的大資料分析能力,精準地把握目標客戶的需求、偏好和行為模式,為其提供看似極具吸引力的個性化營銷方案或產品服務推薦,就像為客戶搭起一架梯子,引導他們“上屋”。當客戶逐漸深入參與並對方案或產品產生依賴時,透過技術手段和策略調整,切斷一些原有的優惠途徑或增加一些限制條件,使客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梯子被抽走”的境地,但又因為已經投入了時間、精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