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0章 後,90後,你關心的事咱們一起來探討 (第1/4頁)

加入書籤

最近眾所周知的一項重大政策改變,按時間算來算去,其實影響最大的就是80後。

80後這一代有多慘?集中體現在一點,就是改革開放後每一次時代鉅變,80後都很“榮幸”地處於風口浪尖。

可以說,每個80後的一生,都是一部“後改革開放史”。

教育方面的慘,我自己也是80後,對這一代人的境遇,首要的感受就是來自教育方面的變化。

在我小學的時候,義務教育還是要收費的,但80後很不走運地排在了義務教育收費的最後佇列,幾乎剛好在我們這代完成義務教育之後,就全面實施免學雜費政策了。

小學的學雜費,在家家戶戶都還在為溫飽而努力的90年代,其實是一個不小的負擔。我記得那時候每年開學,媽媽都要看著新的學雜費清單,抱怨幾句。再加上書本費,每年開學,父母都要承受一些不大不小的經濟壓力。

到了高中,80後就更成了時代變化的“弄潮兒”。高二開始,究竟要不要搞文理分科的爭議就開始瘋傳。有時候說要全部統一成文理大綜合,過幾天又突然變了,說不分了。

很多人為此而嚴重打亂了備考的節奏。說文理不分的時候,有科目偏重的學生就很焦慮,文科生趕緊把數理化也搞起來了;說又要分科的時候,又有另外一些人開始焦慮。大家就這樣被來回折騰了幾乎有一年,才最終蓋棺定論——還是要分文理科。

這種消耗,讓80後一代的高考焦慮格外嚴重。

到了真正高考的時候也慘,那幾年高考人數陡然暴增(因為85年左右的嬰兒潮),競爭突然變得空前激烈。同樣的成績水平,從一本到落到二本的人一大堆,我班上很多常年苦學的學生,最後只能錄取到大專,很多人也因此而被改變了命運。

好不容易上了大學,又輪到了教育產業化。不僅大學開始收學費,以前的工作包分配也沒了。

那時候老家親戚老人每次問我,畢業後能分配到哪裡,我都得反覆解釋:咱這一代開始,不分配了,得自己找工作!

然而,hard模式其實才剛剛開始。

職業方面的慘,迷茫的大學,中國經濟處於高速增長但各方面還很迷亂的階段,也不像現在這樣網路資訊發達。因此80後普遍未能在大學裡接觸到真正的社會資訊,很多人處於“象牙塔”狀態。

剛畢業的大學生們,瞬間捲入了那個時代的狂潮,找工作都是跌跌撞撞。然而還沒把情況整明白,08年金融危機來了。

那一輪金融危機對中國造成的影響是實打實的,在各種資料曲線中,我們都能看到08年到09年有一個深坑。所以那一年的就業市場,就是寒冬。

“找工作難”這個話題似乎也是在那一年開始被媒體提及,從此以後進入主流視野。很多人的工作都是誤打誤撞,幸好當時外企正在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國內很多企業也發展迅猛,一些有才能的80後還是找到了不錯的出路,但他們依然是少數,大部分人還是在普通的私企拼搏,無論收入還是福利都一般。

還有大量沒繼續唸書的80後,去長三角、珠三角進了電子廠或者找機會打工。也有一些人自己做生意,不斷起起伏伏。

無論如何,這代人終於有工作了,但在職業之路上,80後依然慘——他們是被職場pUA最慘的一代。

在那個時代,還沒有“反pUA”一說,單位領導就是天。80後們也是比較老實、規矩的一代,只能接受老闆和領導們無盡的折騰。加班也就算了,佔用週末彙報工作之類都是常態,還要不斷接受領導畫餅,飯局上還要經常喝到不省人事以顯示忠誠。

可以說,80後就是心甘情願被pUA的一代,直到90尤其00後開始“整頓職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