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5章 過年。 (第2/3頁)

加入書籤

眾官員面面相覷,心中驚濤駭浪。

陸文昭,皇帝近臣,其言即帝意,誰敢不從?

一時間,內閣之內,再無異議,只餘下畢自嚴那堅定不移的腳步聲。

堂內喧囂,閉目靜坐的徐光啟,終啟明眸,凝視畢自嚴,沉穩言道:“度支若存疑,查便是。”他有籌謀,對度支司的盤查,泰然處之。

“度支”二字,自帶算盤聲聲,何時臨檢,不過遲早。戶部賬畢,其爪即伸,勢不可擋。徐光啟言畢,吏部尚書周應秋亦附和:“吏部亦無異議。”

吏部清貧,財政邊緣,周應秋自詡高潔,度支所查,與他無干,前塵往事,自有周嘉謨擔責。

畢自嚴目光流轉,兵部尚書黃克瓚、禮部尚書孫如遊,二人相視一笑,異口同聲:“同意。”

皇命難違,清白自守,禮部無懼,兵部無憂。

張問達緊握雙拳,心中暗歎,同僚輕言放棄,令其失望。然“正旦”將至,畢自嚴語氣轉緩,笑對群臣:“皇上旨意,賀禮從簡,但俸祿加賀資,稍後送至。”

眾臣領旨謝恩,面向南海子遙拜。

此事傳至朱由校耳中,他卻淡然置之。

大明將變,不破不立,錦衣衛護畢自嚴周全,他便可放手一搏。

朝臣從激憤請誅,到默然以待,皆因錦衣衛之威,京城秩序漸安,年味漸濃。

正旦之日,紫禁城內香菸嫋嫋,太監摔門寓意“跌千金”,祈願國富民強。

內帑賜“百事大吉盒兒”,滿朝共享,皇恩浩蕩,可見一斑。

大朝會雖簡,禮數不減,百官齊聚,共慶佳節。

年關之際,順天府卸下重擔,京城內外,皆沐春風。

後宮佳麗,昔日需晨昏定省於太后、皇后膝下,然時過境遷,此景不再,皆因後宮寂寥,人丁稀少。

鄭貴妃避之不及,李選侍則位卑言輕,至於劉太妃之典故,更因朱由校未予冊封,太后之權柄猶在掌握,豈容後宮有絲毫掣肘之力?

隨著朝儀簡化,歲末之際,百官得以歸家團聚,共慶佳節。表面雖議論紛紛,言皇上不顧國體,實則內心竊喜,一則歲祿有加,二則免卻嚴寒之苦。

朱由校則孤注一擲,於南海子舊衙靜讀歲月,京營將士雖得犒賞,其宴樂紛擾,卻非帝王所願涉足,恐安危難測。

彼時遼東,瀋陽古城,歷經戰火洗禮,終現生機盎然。

熊廷弼果敢決策,開倉放糧,犒賞三軍,深知來年建奴必捲土重來,守土有責,此糧餉乃價值連城。

然若防線不固,則無異於資敵。

軍中生活亦張弛有度,騎射蹴鞠,戲班獻藝,以舒將士緊繃之弦。

“亂山殘雪映孤燭,異鄉遊子心彷徨。”

孫承宗漫步瀋陽街頭,感慨萬千。

川軍遠征三載,思鄉情切,秦邦屏隨行,亦嘆歸期無望。

孫承宗則以朝廷恩典相慰,許以封侯之諾,秦邦屏感激之餘,更知文臣宦官之威嚴,不敢稍懈。

忽聞將領來報,眾人皆至,孫承宗遂率眾歸衙,共赴盛宴。

瀋陽城內,年味漸濃,燈火輝煌,對聯高掛,童聲笑語中爆竹聲聲。

此景此景,乃孫承宗治遼兩月之效,深知民心所向,方為守土之本。

巡撫衙門內,將領雲集,唯錦衣衛缺席,此等特務機構,無論文武,皆避之不及。

他們的存在,猶如陰雲蔽日,讓歡聚的氛圍大打折扣。

眾人恭敬起身,禮讓孫承宗穩坐尊席,共襄盛舉。

“值此新春佳節,本官豈忍拂了諸君雅興?不若在這巡撫衙門,淺斟低唱,共度良宵。”孫承宗舉杯邀月,笑語盈盈,目光溫煦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