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3章 礦稅! (第2/5頁)

加入書籤

然今日之議,恐非表面所現。

果然,朱由校輕啜香茗,續道:“戶部與度支司既已分家,收支明晰,此等瑣事已告段落。

然徐卿赴石景廠,洞悉其盈利之道,必有所獲。”

徐光啟聞言,沉吟片刻,答曰:“臣深知其利。”

朱由校進而詢之:“獲利幾何?”

光啟喉結滾動,艱難道:“不計開鑿之初耗,盈利竟逾十倍。”

“十倍!”

畢、袁二人聞言,驚撥出聲。

採礦之苦,世人皆知,盈利之微,亦成共識。

而今聞此巨利,無異於晴天霹靂,震撼心扉。

“故朕今日所論,唯礦稅二字。”

朱由校一語中的,揭開會議之核心。

\"礦...礦稅之議再起。\"

聞皇帝輕啟朱唇,三人默契垂首,目光聚焦於御筆所書之冊,那句\"徵課山海池澤之稅\"躍然紙上,猶如驚雷炸響。

萬曆遺風未遠,此事緣何又起波瀾?

三人心中皆暗自嘀咕,漣漪四起。

朱由校輕置茶盞,眉宇間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無奈。

帝王之尊,亦難逃瑣事纏身,連杯中茶茗亦需精打細算。

\"朕但試水西山、石景之礦鐵,所獲之豐,已令人咋舌。\"

言畢,皇帝語氣一轉,沉聲道,\"廣袤河山,礦藏無數,其利堪比西山、石景,然礦主偷逃稅賦,此等行徑,朕豈能坐視?\"

\"故,礦稅之徵,勢在必行,即便是皇家之礦,亦不例外。\"

\"陛下聖明。\"

畢自嚴適時進言,言辭懇切,\"昔日神廟年間,礦稅盡歸內庫,然宦官弄權,楊榮亂滇,高淮擾遼,國本動搖。此番重啟,務必慎之又慎。\"

朱由校聞言頷首,深以為然。

\"宮內操持,確有不便。昔時神廟徵礦稅,亦有朝議,欲將此任交予朝廷。朕意已決,礦稅之利,內庫國帑,各半而分,諸位以為如何?\"

此言一出,殿內靜謐片刻,三人目光交匯,暗自盤算。

神宗之礦稅,實則大戶之“保護費”,宦官橫行,以礦為名,行掠奪之實,民怨沸騰。

袁世振,戶部侍郎,掌大明財政之鑰,率先表態:\"臣附議,朝廷收礦稅,正當其時。\"

畢自嚴,度支司重臣,緊隨其後:\"臣亦以為然,國帑充盈,利國利民。\"

心中暗忖,收稅之事,自有他人擔綱,己則安然。

徐光啟,見同僚皆表贊同,亦不吝言辭:\"臣亦贊同。然,礦稅之徵,應由工部抑或戶部主持?\"

言畢,目視袁世振,意味深長。

袁世振聞言,與徐光啟目光相接。

兩人靜默無言,卻心照不宣,一場權謀暗戰悄然醞釀——爭權奪利,盡在不言中。

朱由校端坐龍椅,目光如炬,穿梭于徐光啟與袁世振交織的眼神間,指尖輕叩桌面,彷彿敲擊著無聲的戰鼓。

試想此景若置二次元,二人間早已電光火石,交鋒無形。

良久,朱由校終啟金口,一語定乾坤:“工部主籌,戶部掌稅。”

言簡意賅,卻如巨石投湖,激起層層漣漪。

“這……”三字輕吐,滿室皆寂,三人面面相覷,礦稅分治之策,看似明晰,實則暗藏玄機。

朱由校心中自有丘壑,低語道:“賬目錢財,需涇渭分明。”

此言一出,雖細若蚊蚋,卻字字入心,三人皆感其深意。

後世有學,名曰會計,財務出納,各司其職,猶如銅牆鐵壁,防貪拒腐。

然此時三人,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