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7章 鐵礦。 (第2/3頁)

加入書籤

殺之說,純屬無稽之談。\"

言及此,左光斗稍作沉吟,字斟句酌而言:

“陛下酷法之下,專誅奸佞,然罪不至死,宜以教化為先,懲戒為輔。”

“市井流言,豈可輕信?”

聞左公之言,趙於逵頷首,心中暗自盤桓。然,其言雖入耳,卻未全然入心。

轉瞬,一群言官竟至西苑,以搬磚兩萬之荒誕,堵門求見,美其名曰懲戒,實則荒謬絕倫。

趙於逵得左光斗一番開解,恍若撥雲見日,笑言:“得遺直兄教誨,真如春風化雨,茅塞頓開。”

一番長談後,趙於逵拱手致謝,左光斗亦以禮相送。

目送其背影漸行漸遠,左光斗眸光閃爍,暗自揣度:趙於逵此行,意欲何為?莫非漕運衙門暗藏玄機?

漕運之事,非缺人手那麼簡單,若真如此,金銀便可解困,何必勞師動眾?

漕運之肥,世人皆知,昔日李三才總督漕運,李家之富,可見一斑。

此中門道,左光斗雖未涉足,卻也略知一二。

至於趙於逵,此刻心中唯有一念:面聖,勢在必行。

無縴夫之力,糧運受阻,漕船難返,此等困境,非面聖陳情不可解。

跨馬揚鞭,趙於逵在眾隨從簇擁下,直奔通州漕運倉場,一路上眉頭緊鎖,心中反覆推敲那即將上呈的奏章:“此章,尚需精雕細琢,方能切中要害。”

………

\"五月已至。\"

\"確然,五月悄然而至。\"

瀋陽城頭,微風輕拂,二人閒庭信步,談笑風生。

\"春光和煦,然路途卻顯崎嶇。\"

楊嗣昌輕撫面頰,目光掠過忙碌的運糧民夫,對身旁的孫承宗輕嘆。

\"聞孫公麾下丁壯眾多,何不借此良機,整飭道路乎?\"

\"已在籌謀,已在籌謀矣。\"

孫承宗聞言,笑而不慍,擺手以應。

\"遼東凋敝多年,非朝夕可復。且熊將軍正率軍與敵周旋,軍需為先,路事稍緩。\"

\"然泥濘之路,實乃轉運之礙。\"

楊嗣昌對孫承宗之辭,頗不以為然。

\"昔日進京,孫公請旨令袁公治河,順道修路,豈非一舉兩得?\"

\"理雖如此,然娘娘宮至遼陽之路,實難兼顧。\"

孫承宗無奈,取出一冊,遞與楊嗣昌。

\"遼東遼西,唇齒相依,必先通其要道,而後及遠。\"

楊嗣昌接過冊子,細閱之下,忽見一行字,不禁啞然失笑。

\"欲求富,路為先,子嗣興旺,林木亦需繁。\"

\"此等妙句,出自何人之手?\"

\"乃陛下聖裁,臨行所賜。\"

孫承宗聳肩一笑,眼神意味深長。

\"陛下對遼東,心有丘壑,吾輩唯遵命行事。水利交通,皆為要務,非吾所能急就。\"

\"待熊軍凱旋,民夫方得轉投修路治水,此非朝夕之功。\"

楊嗣昌點頭,深知其理,然職責所在,不得不催。

\"你我各司其職,難處雖在,意必達之。\"

他心中暗忖,以免萬一,責任不可獨攬。

正當此時,孫承宗話鋒一轉,問及船隊之事。

\"聞君船中,有宮中宦者,失蹤多日,所為何事?\"

\"他們?\"

楊嗣昌聞言,目光一閃,心中暗贊孫承宗訊息靈通。

\"非盡為宦者,此事另有隱情。\"

瞬息間,楊嗣昌斂去心緒,娓娓道來:“此番隊伍,領頭乃宦官數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