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0章 跨時代的武器之火槍 被人當肥羊了 (第1/5頁)

加入書籤

清晨,蘇星雲修煉內功一個時辰,隨後,他踏上小黃洲,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半個月前與蒙古軍隊的短暫交鋒,如同一記重錘,深深震撼了蘇星雲。他親眼見證了蒙古騎兵那令人膽寒的戰鬥力,終於解開了長久以來的疑惑——為何宋朝那些英勇善戰、訓練有素的部隊,在蒙古鐵蹄下竟如此不堪一擊。

蒙古騎兵的大規模騎射戰術,是決定性因素。想象一下,戰場上,宋軍排列成整齊的陣型,嚴陣以待,而蒙古騎兵則利用馬匹的機動性,在遠處迅速集結,形成一張密集的箭網。剎那間,萬箭齊發,如同暴雨傾盆,精準地射向宋軍陣列。

面對這鋪天蓋地的箭雨,宋軍的盾牌與鎧甲如此脆弱,士氣在瞬間遭受重創。他們只能被動挨打,無法有效還擊,陣型逐漸散亂,士氣更是以驚人的速度下降。當宋軍即將崩潰之際,蒙古騎兵看準時機,發起了決定性的衝鋒。他們如同黑色的風暴,席捲整個戰場,將宋軍徹底擊潰。

蘇星雲知道,依靠傳統的作戰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戰場的需求。

因此,蘇星雲必須提高生產力,製造出超出對方一個時代的先進武器,才能在未來的戰鬥中能夠剋制蒙古騎兵。

現在蘇星雲對護村隊防禦能力滿是憂慮,面對蒙古軍隊那鋪天蓋地的箭雨,僅憑現有的防護裝備,護村隊能否挺過第一輪打擊都是未知數。即便勉強支撐,高昂的戰損率也將是他無法承受的。因此,他必須尋找破局之策。

在蘇星雲的腦海中,對抗蒙古騎射的策略逐漸清晰。一種方法是組建騎兵部隊,以機動性對抗機動性,但這顯然不現實——缺乏馬匹資源,且後勤補給成為巨大難題。於是,他的目光轉向了第二種方案:強化遠端火力。

弓箭手雖為傳統之選,但培養週期長,四五年方能成軍,顯然遠水解不了近渴。而火槍,遠超這個時代的武器,以其短平快的訓練週期(僅需一個月)和強大的殺傷力,成為了蘇星雲的首選。歷史上常遇春將軍,正是憑藉火槍大陣與騎兵衝鋒的組合戰術,成功擊敗了蒙古軍隊。

回想起十天前那場遭遇戰,蒙古軍隊的箭雨無情地收割著生命。蘇星雲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冷冽,他暗暗發誓:“那些射向我們的箭矢,我必將以更加兇殘的達姆彈還之,而且數量上絕不遜色於你們。”

蘇星雲並不滿足於普通的火槍。明朝時期的火槍雖有其威力,但射程有限,且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存在炸膛的風險。他決心要打造一支裝備精良、火力兇殘的火槍隊,讓敵人也嚐嚐被密集火力覆蓋的滋味。

在這個時代,火槍的核心難題聚焦於槍管的製造,而發火裝置則相對簡單,採用燧發機制已足夠應對。至於更為先進的擊發槍所需的雷汞,蘇星雲出於安全考量,決定暫時擱置。

為了製造槍管,蘇星雲作為一名來自現代、卻幾乎不具備實操技能的大學畢業生,不得不親自投入到這項古老而又精密的技藝中,成了他一個多月的全部工作內容。

作為一個網文愛好者,蘇星雲在網上看到過三種鋼管制造法,也就記得這三種。

首先嚐試了一種古老而複雜的工藝——銅芯熟鐵卷繞熔鑄法。他的目標很明確:打造出既堅固又精確的槍管。

銅芯製備是整個工藝的核心難題。蘇星雲發現,要製作出槍管口徑粗細的銅棍,無論是採用傳統的澆築法還是鍛壓打磨法,都面臨著高昂的廢品率和銅材損耗。據統計,平均每兩根槍管的製作就需耗費一貫銅錢,這讓他深感痛心,不禁回憶起在杭州倉庫中錯過的那些銅炮。此外,打磨銅棍的過程更是耗時耗力,熟練工人需投入大量時間精力。

在銅芯製備成功後,蘇星雲團隊利用水力鍛壓機的強大力量,將薄熟鐵板精準地鍛壓並卷繞在銅芯上,形成初步的熟鐵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