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3章 穩步發展之土法積硝 設計自己的火炮 (第1/4頁)

加入書籤

在經歷了“出島之戰”後,島嶼上的居民們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對自己的戰鬥力有了認識。不僅成功抵禦了朝廷軍隊的侵襲,更在沒有任何及時報復的情況下,極大地削弱了對朝廷的恐懼。

隨著島嶼管轄範圍驟然擴大了十倍,新加入大增,如何有效管理成為當務之急。他迅速部署,設立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機構,確保每一片區域都能得到妥善治理。與此同時,島上居民那令人咋舌的低文化水平,也令他不禁咬緊牙關,決心要大力提升這裡的教育水準。他知識就是力量,而眼前這些人連基本的識字能力都不具備,更別提其他高深的學問了。這讓他感到無比的頭大。

在經濟建設方面,他下令擴建島上的各類作坊,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生產需求。護村隊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擴編,裝備精良,日夜巡邏

在物資分配上,他慷慨解囊,大量分發鐵製農具和武器給新加入的集體勞動社成員,並承諾為參與集體勞動的民眾提供口糧支援。這一舉措極大地激發了民眾的生產積極性,島上首次夏收後,農民們紛紛用剩餘的糧食換取到了各種急需的工業製成品,生活水平顯著提升。

然而,隨著新轄區的不斷併入,為了滿足十人一組的小集體公社對免費鐵質農具的迫切需求,島上的鋼鐵工業不得不加大生產力度,儘管這導致短期內出現了虧損運營的情況。

在初步建設好體制之後已經是九月份了。蘇星雲終於想起來要開始大量建一項建築,來攀科技。那就是廁所。

蘇星雲準備大規模建廁所的目的可不是為了精神文明建設,在古代中國,一坨屎自他誕生起,就要遇見各種危險,先是狗會吃,人會把它鏟走,真要被曬乾了會被專門的拾糞的人撿回去肥田。絕對不會像中世紀的同行一樣佔領城市。建廁所不是為了在文化上加點,而是是在軍事上。沒錯就是軍事上。

自從蘇星雲在島上組建起一支全火器部隊後,原料的消耗速度超乎想象,尤其是火藥的需求激增。新成立的護村隊急需透過實彈訓練來提升戰鬥力,這迫使蘇星雲不得不將目光投向了一個不太尋常的資源——糞便,以探索古法制硝之道。

古法制硝,這門古老的技術,在蘇星雲眼中成了解決火藥原料短缺的關鍵。土法積硝是一種傳統的制硝方法,主要依賴於天然硝土或人工培育的硝土,並透過一系列物理和化學過程來提取硝酸鉀(俗稱火硝或土硝)。首先是尋找天然硝土:天然硝土通常存在於廁所、豬牛欄屋、庭院老牆腳、崖邊、巖洞以及不易被雨水沖洗的地面。這些地方的土壤富含有機物,經過微生物(特別是硝化細菌)的分解作用,會形成硝酸鹽。識別硝土的方法是觀察其表面是否有白色霜狀結晶,或者透過焰色反應來判斷其含硝量。

將制過土硝的碎磚塊和泥土等按一定比例(如10:1)與糞便或豬毛水混合。將混合物堆放在陰乾通風的平地上,厚度約為一到兩尺。

在混合物上搭蓋草棚以防雨水淋溼,但要保證空氣流通且有日光照射。堆放約二十天後,即可得到含硝量較高的硝土。然後是拌灰加入濾池

草木灰以蕎麥杆、棉花殼、棉杆、蠶豆杆、菜子杆、番茄杆、高粱杆、玉米杆等植物燃燒後得到的灰為最好,它們鉀的含量可達10~15%。將草木灰燒成灰燼並研細備用。

在水缸底部開一小孔,用木塞塞住,並鋪上一層棕皮。在孔下放一水盆以收集濾液。將草木灰拌入硝土中,攪拌均勻。將拌灰後的硝土分層填入濾池,每層壓實後再繼續填入,直至距濾池頂部三寸左右。

其次是熱水與冷水迴圈浸泡。往濾池中加入煮沸的熱水,浸泡15-30分鐘。開啟小孔,收集得到的溶液。向濾池中倒入冷水,浸泡3-5小時,得到溶液。再次倒入冷水浸泡,得到溶液,重複上述步驟,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