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9章 趙大郡主 別來無恙 (第1/4頁)

加入書籤

公元 1343 年的春天,新的一輪擴張塵埃落定,蘇星雲的心思再次聚焦於領地內的工業發展。這一輪軍事冒進過後,他的勢力範圍大幅擴張,領地沿長江江北鋪展,東北直達巢湖東部如今的含山縣與和縣一帶,西南囊括無為縣全境,逼近銅陵,西北則佔據了舒城縣的半壁江山。

然而在江南,蘇星雲卻不敢再有絲毫冒進,只是緊緊把控著馬鞍山礦區。

湖東會戰,雖說打掉了江淮元軍的威風,卻也將蘇星雲囤積的彈藥消耗殆盡。剛挑釁完一個行省,蘇星雲哪還敢再去招惹另一個行省。況且,江浙行省的精銳軍事力量離蘇星雲的大本營近在咫尺。

河南江北行省之所以沒有全力對付蘇星雲,其中一個原因便是他的勢力範圍位於本行省的邊緣地帶。倘若蘇星雲在江南輕舉妄動,杭州的大批精銳騎兵定會讓他明白何為自尋死路。 這一輪擴張,蘇星雲不僅收穫了廣闊的領地,人口也大幅增長。

這一次,他治下的人口猛增到七十萬之多。如此眾多的人口,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來妥善安置與消化。此時,蘇星雲已然將無為縣的煤礦牢牢掌控在手,在他科學有效的管理下,採礦工人們幹勁十足,熱情高漲。隨著蒸汽機的投入使用,煤炭採掘的規模日益擴大,大量的煤礦順著長江滾滾而下,有力地支撐著馬鞍山對岸的鋼鐵工業。

與此同時,在無為縣本地還驚喜地發現了鐵礦,於是,大批的鋼鐵工人和技術精湛的技工被蘇星雲調遣到這裡,準備籌建第二座鋼鐵廠。 不過,得到這一切並非毫無代價。蘇星雲深知,自己目前實力的迅猛發展已經快要觸碰到元朝的底線。倘若沒有特殊的變故,倘若他再有任何不合規矩的舉動,等待他的必將是全面戰爭。遙想會戰之前,蘇星雲意氣風發地組建了五千人的火器軍團,還有那即使放在拿破崙時期都堪稱強大的炮兵。那時的他,自信滿滿,覺得只要自己願意,半壁江山唾手可得。

可一場會戰下來,他才深切地體會到半工業化軍隊的驚人消耗。自己的軍隊固然強大恐怖,但以領地的底蘊,最多也就能夠支撐這樣的軍隊發起兩三次大規模作戰。倘若元朝不顧一切地大規模徵召炮灰,那自己可就真的陷入絕境了。 為了緩和與元朝之間緊張的關係,蘇星雲接受了元朝的招安,答應前往外地任職。雖說這一系列官場程式走完需要一年多的時間,好歹給了蘇星雲一個緩衝的機會。

但他清楚,必須未雨綢繆。當下,陸地軍團的建設基本維持原樣,大量的勞動力轉而投入即將蓬勃發展的造船業。同時,為了一年後海邊產業的順利建立,蘇星雲開始大規模地囤積各類物資。 蘇星雲選擇在海邊的如皋縣發展並非偶然。由於化學工業的蓬勃興起,氯化鈉這種物資的供應遠遠無法滿足工業的需求。按照當下的食鹽生產技術,成本如此高昂的食鹽用於工業生產,必然會虧得血本無歸。好在蘇星雲有特殊的手段獲取資金,暫時還能支撐。但想要擴大食鹽的進口量,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因此,獲取食鹽產地,進行工業化產鹽勢在必行。 為了未來新建曬鹽廠的順利建成,水泥產業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充。而且,海邊眾多的造船工匠以及珍貴的造船技術資料,都被高薪聘請、高價收購而來。如今可不是 21 世紀,海邊的發展遠遠落後於內陸,除了幾個大型的對外港口,其餘生活在海邊的人普遍嚮往內陸。這個時代來到海邊討生活的人,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上一輩在內陸失去了土地,迫不得已才來海里謀生。當外貿組開出有房分、高薪、子女免費教育等優厚條件後,造船匠們幾乎沒有受到鄉土意識的阻礙,紛紛來到蘇星雲的領地工作。當然,也並非所有人都毫無鄉土情懷,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在海邊已經擁有了土地。

但蘇星雲提出了 “打工” 這一概念,也就是將船匠和他們的家屬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