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4章 一萬個初中生的生產力到底有多少 (第1/4頁)

加入書籤

蘇星雲佇立在新完工的鋼材前方,專注地審視著這些鋼材正在進行的一系列嚴格質量檢測。

這批鋼材從爐中轉化為鐵水開始,便開啟了其歷經四臺由蒸汽機驅動的巨型壓力機進行熱軋的歷程。隨後,鋼材又經歷了淬火、回火等十幾道精細工序。在整個過程中,蘇星雲憑藉其卓越的超感監測能力,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嚴密把控。

他全神貫注,以超凡的專注力精確地感知著鋼材中的氣泡數量,敏銳地捕捉到變形時裂縫的產生情況,同時精準地判斷出內部雜質的多寡。這種專業的監測與把控,確保了鋼材的品質達到了較高的標準。

然而,在某些方面,即使蘇星雲擁有超感能力也無法完全掌控,例如鋼材中的磷硫酸性物質含量。這需要他不斷地嘗試和調整,以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每一道工序都經過了反覆的試驗以及持續的細微條件調整,才能確保最終產品的質量。

鋼鐵生產之路猶如一場漫長的馬拉松長跑,需要耐心和毅力。蘇星雲的超感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僅僅起到了類似於用腳踏車替代跑步的作用,雖然能夠提高效率,但仍然需要時間和努力來完成整個旅程。

不過,經過數月的艱苦探索,蘇星雲終於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來降低鋼材中的酸性物質含量。透過對鍊鋼過程的精細控制和對原材料的嚴格篩選,他成功地提高了鋼鐵的純度和質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鋼鐵的質量確實在逐步改善。原本粗糙的鋼材逐漸變得光滑而堅韌,強度和韌性都得到了顯著提升。這種高質量的鋼材不僅可以用於製造武器和防具,還能應用於建築、機械等領域,具有廣泛的用途。

隨後,一個令蘇星雲既興奮又無奈的訊息傳來。蘇星雲驚覺,自己在這個時代進行“種田”活動的最大助力並非他的超能力。 在這個時代,數量達上萬的初中生究竟能夠發揮出怎樣的力量呢?蘇星雲此前並不知曉。

來自天朝大工業生產模式下的蘇星雲,其經歷代表著 21 世紀天朝理科生的狀態,外界常常給他們貼上“高分低能”的標籤。中國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一直致力於學習理論知識,然而這些知識似乎一直缺乏實際應用。

蘇星雲也不例外,他僅僅是在瞭解自己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小的衍生,具體的生產環節仍然需要自己不斷摸索。蘇星雲向領地中的青少年大量傳授理化知識,僅僅是因為聽說普魯士曾透過這種方式崛起。至於這些知識具體有何用途,蘇星雲起初只是認為自己多了一些能夠進行生產的工人。

但是,當這上萬名充滿好奇心的青少年被蘇星雲引入新的知識領域後,他們充分發揮了好奇寶寶的天性,其創造性為蘇星雲的生產力爆發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猶如火箭助推一般。

蔡剛是二號鋼鐵廠蔡師傅的兒子。蔡師傅與曾師傅分家後各自管理一個鋼廠,自此兩人便展開了相互競爭。由於蘇星雲在曾師傅的一號鋼廠進行實驗,蔡師傅感覺自己被“冷落”,對曾師傅態度不佳。而曾師傅也對蔡師傅拉走一號鋼廠的精兵強將一事耿耿於懷。

暫且不論兩人之間的恩怨,蔡剛在父親的嚴格家教下一直對鋼鐵充滿濃厚興趣。在聆聽了蘇星雲的正統大道演講後,他對自己出生於鋼鐵世家深感自豪。初中化學科考試畢業後,蔡剛帶領同學來到父親的鋼廠工作。由於蘇星雲制定了嚴格的規則,且蔡師傅的家教良好,蔡剛沒有得到特殊照顧,一直從事基礎工作。

在工作過程中,蔡剛發現鐵廠的生鐵產量高,但鋼的產量卻很低,傳統的灌鋼、炒鋼方法耗費了大量的水輪機和蒸汽機。 根據蘇星雲的化學書籍記載,生鐵只是比鋼的含碳量高。

蔡剛對鋼廠的大量生鐵產生了不滿,因為好好的鋼中混入了一部分碳,導致質量和價格大幅下降,需要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