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6章 戰爭準備一刻也沒辦法停歇 (第1/3頁)

加入書籤

公元1347年,剛剛成功佔領濟州島的共和軍,正緊鑼密鼓地在島上興建堡壘,並設立物資中轉站。隨著東北島基地的建立,再加上蘇星雲不斷加大對島上的投資力度,這片土地在華北移民的辛勤耕耘下,迅速煥發出勃勃生機。

這些華北移民原本就適應北方的氣候條件,得益於糧食和鐵器的充足供應,很快就將濟州島打造成了一個繁華的商貿中心。濟州島的本身也有很多優勢,由於日本海是一個相對內陸性的海洋,潮汐落差較小,風浪也不大,這使得海上交通相對便利。

然而,原時空中,日本為了防範渡海而過的女真人劫掠,在對岸設定了重重關卡。那麼,生產力低下的女真人究竟是如何渡海的呢?答案是木筏。儘管日本海的風浪相對較小,但東北冷流入海時仍會掀起季節性強風暴。在這片海域航行並非毫無風險。

為了確保航行安全,商船隻能沿著大陸海岸線行進。隨著濟州島中轉站以及朝鮮半島附近一系列島嶼被共和軍成功拿下,來往的商船逐漸增多,這片航道也隨之變得繁華起來。

之前人們將這片海域稱作日本海。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蘇星雲勢力的擴充套件,鯨海成為了這片海洋在這個特定時空中的正式名稱。

鯨海為東北島基地提供了寶貴的漁業資源。為了利用這個資源,東北島基地特意設立了一個船廠,專門用於捕撈魚類。不僅增加了漁業產量,還吸引了大量勞動力前來就業。到了公元1347年夏季,東北島上的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了八萬人,其中僅依靠漁業資源養家餬口的人口就高達一萬五千人。此外,東北島上還發現了幾個煤礦,開始產煤,進一步豐富了島上的資源種類。

東北島所提供的戰略物資種類繁多,涵蓋了魚類、煤礦、糧食、馬匹以及炸藥等多個領域。

而比東北島基地更久海外基地,如今迎來了一個里程碑。在臺風來臨前夕,海外基地的人口數量終於突破了一百二十萬大關,一舉超越了黃州主基地,成為蘇星雲勢力範圍內人口最多的領地。

海外領地與東北島有所不同,其主要依靠農產品出口。然而,隨著近年來在海外領地南部地區——即高雄一帶——鐵礦的成功開採,以及三號鋼鐵廠的建立,海外領地的產業結構開始發生顯著變化。此外,從基隆地區輸送過來的煤礦資源也為提供了支援。

隨著鋼鐵和糧食兩大產業的蓬勃發展,海外領地的經濟潛力得到了充分釋放,其整體實力已經隱隱有超越黃州主基地之勢。然而,目前海外領地仍面臨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那就是高素質教育人才的匱乏。由於黃州領地在教育資源方面的優勢,大量高素質人才被吸引過去,制約了海外領地的進一步發展。

針對這個情況,行政組的執政官提出建議,將行政中心從黃州基地遷往海外領地。他們認為,這樣做不僅可以緩解元朝威脅,還能促進海外領地的更快發展。然而,在蘇星雲看來,這個提議雖然合理,但實施困難。

首先,遷移行政中心對於黃州領地的民眾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這等同於放棄了這片他們的土地,這對他們計程車氣和信心將造成嚴重挫傷,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後,蘇星雲最終決定暫時擱置遷移行政中心的提議。

在蘇星雲的領地中,黃州基地的地位舉足輕重。匯聚了110萬人口。從巢湖到長江,再到長江南部的當塗縣,隨處可見林立的煙囪,這裡聚集了36萬工人,貢獻了整個領地80%的鋼鐵產量。

不僅在教育資源方面享有優勢,女性工作者的比例也是最高的。黃州領地彷彿是一個微縮版的以色列,一百萬人緊密團結在一起,共同抵禦四周強大的敵人。

作為行政中心,是蘇星雲勢力範圍內的精神支柱。因此,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這道精神長城毀於一旦。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