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5章 隱中隱劇情:應道之說 (第1/2頁)

加入書籤

基於道的特殊性,在神仙的世界裡,修行之路被賦予了明確的定位與指導。

家世顯赫者,自然選擇闡道,以鞏固與發揚家族的榮光;

而出身平凡者,則更傾向於截道,以期在逆境中實現自我超越。

至於那些不幸成為孤魂野鬼、無法重生的存在,他們則轉而修煉陰太極道,尋求另一番輪迴與解脫;

而那些投身斬妖除魔的天師們,則以陽太極道為劍,守護人間的安寧與秩序。

於是,許多下界的神仙,在下界的準備當中便已洞察了未來的軌跡,

他們精心規劃著自己的修行之路,為那未知的將來鋪設堅實的基石。

在這條漫長而又充滿變數的旅途中,每一次選擇都顯得至關重要,

因為它不僅關乎個人的命運,更牽連著整個世界的平衡與和諧。

在《封神演義》中,常有“應劫”一說,它通常指的是某些人物或事件按照天道的安排,必須經歷的一種命運或考驗。

這種命運或考驗往往與封神大業緊密相關,是封神榜上神位分配的一部分。

應劫是天道迴圈的一部分,它體現了天道的公正和無情。

無論是凡人還是仙人,都必須按照天道的安排來經歷自己的命運。

應劫者首先會經歷肉體的消亡,這通常是由於戰爭、疾病、意外等原因導致的死亡。

儘管肉體消亡,但應劫者的元神得以保留。

這些元神會在封神之戰後,根據他們的功績和背景,被姜子牙等封神者封為不同的神只。

在封神榜的理念當中,仙是存在肉體的,而神則沒有肉體,只有元神。

也就是仙是可以修煉的,屬於民間團體;而神卻是需要天庭的官方手續才能達成的,也就是有編制的存在。

所以有許多仙人為了能夠有神的編制,不惜捨去肉身。

至於捨去了肉身是否能夠進入編制,還需要看有無背景,是否有機緣能夠恰逢其會不被其他人取代,

總之,應劫的“劫”字就說明了這是一場劫難,能否按照自己預定好的軌道進行,還要看天意。

談及姜子牙被冠以封神者的稱號,實則這一界定略顯偏頗,它忽略了更為深遠的歷史脈絡與神話邏輯。

在浩瀚的神話宇宙中,封神榜的降世彷彿是宇宙間的一場序曲,

預示著一場盛大的封神儀式即將拉開帷幕,

而這場儀式的真正主角,並非姜子牙一人所能獨攬。

確切地說,姜子牙更像是那位在關鍵時刻,手持打神鞭,以公正之名,將封神榜上既定命運逐一揭曉的智者。

他的角色,更多是被後世賦予了神化的色彩,成為了連線人神兩界的橋樑。

在雲霧繚繞、金碧輝煌的天庭殿堂之中,並不存在所謂“應劫”的宿命論調。

對於眾仙而言,他們的每一次離開天界,並非是為了逃避劫難,

而是出於對更高境界的無盡追求,是心靈深處對“應道”二字的深刻踐行。

應道,即順應天道,循著自己的修行之道,踏上那條通往無上境界的必經之路。

他們選擇將不朽的仙體寄託於天庭,自身的仙靈則或鑄形捏體,或輪迴轉世,於凡塵俗世中歷練心性,積累經驗,

無論遭遇何種磨難,其根本的仙體卻安然無恙,靜待歸來。

待到下界塵緣了盡,他們的元神如同倦鳥歸巢,自然而然地迴歸至那天上的仙體之中,

重新坐鎮神位,繼續守護著這片宇宙的安寧與秩序。

這便是為何封神之人僅需元神便能完成這一輪迴往復的奧秘所在,

他們的存在,超越了肉體的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