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03章 是你們回來了嗎? (第1/2頁)

加入書籤

老人看完評論,抬起頭看著遠方的天空出神,過了很久之後,這才轉過頭開口道:“小兄弟是做什麼的?”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老實回答道:“給人算命,指點迷津的。”

說完,我感覺臉上有些掛不住,不好意思的尬笑:面對一個老革命,說自己是算命的,總感覺有些怪怪的。

老爺子愣了一下,隨即釋然的笑了笑:“現在人都很迷茫,算命也不錯,起碼能幫人緩解一下心靈上的痛苦。”

“是啊,人都是遇到事了才想要算命,心裡大多都很苦的。”我也忍不住嘆氣道。

氣氛再次變得沉默壓抑,片刻之後,老爺子再次開口道:“既然你是搞玄學的,那我來考考你,為什麼叫烈士陵園?”

“啊?!”聽到老爺子的提問,我才猛然一驚,發現自己一直忽略了這個問題。

有很多東西,我們日常見多了,早已習慣了,根本不會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就比如國內的安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便捷,真的去了國外才知道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

又比如烈士陵園這四個字,很多人從第一天接觸,就知道是這個名字,卻很少了解這其中的深刻含義。

我也是一樣,把烈士陵園當作了一個特殊的稱謂,卻從來沒有仔細思考過。

今天聽老人提問,我才反應過來:“陵在古代可是最高的規格,只有古代帝王的墓葬才能用陵來稱謂,近代的也就中山先生有中山陵。”

“沒錯,看來小兄弟還是挺懂的。”

“這是把為國犧牲的烈士定為了最高規格,怪不得他會喊出人民萬歲。”我忍不住喃喃自語道。

華夏是禮儀之邦,生死事大,死後墓葬也是有嚴格講究的。

古代分為墳、墓、冢、陵。

簡單的講,平民為墳,三尺墳頭,頂多就是棺材和一個墓碑。

富人為墓,佔地面積要大上不少,還可以有墓室,陪葬。

王侯將相為冢,也就是大型土堆,裡面的結構更加複雜,可以有各種陪葬。

至於陵,那就只有帝王可以使用,往往要佔據一座山,秦始皇陵兵馬俑,明十三陵,中山陵,這些都是大家日常經常聽說的。

其實在南邊的小島上,光頭去了之後,建起來的墳墓叫做中正陵,也算是暗戳戳過了一把帝王癮。

可是對比大陸這邊,哪裡有叫陵的?而且都是將骨灰撒入江河湖海,與祖國大地融為一體。

按照他的遺囑,他也希望如此,只是身後被安排起來供人瞻仰,那並不是他所願。

回過頭來講,如果按照古代封建等級制度,那些為國犧牲的烈士大多都是貧苦子弟,犧牲之後的墓葬是不可能叫陵的。

可烈士陵園並不叫烈士墓園,叫烈士陵園,哪怕是那個八寶山埋葬很多大人物的地方,也只是叫革命公墓。

從這個細節,我忽然窺到了當初的老一代革命家在制定這些規則時的心中所想:只有犧牲者才是最高尚的,能享受最高規格待遇,活下來的只能是革命公墓。

也許烈士陵園實際佔地面積不如公墓,可在稱謂上已經表明了態度。

聽到我提起人民萬歲四個字,老頭顯得有些激動,抬手在我肩膀上拍了拍:“沒錯,小夥子,看來你是懂他的。”

我和這位老人聊了很久,又一起吃了一頓飯,才依依不捨的作別。

吃飯的時候,老人右手的手指明顯不能彎曲,只能用左手勉強使用筷子。

他解釋說,是當初在戰場上被炸到了右手,丟了兩根手指,剩下三根也受傷嚴重,這些年上了歲數之後,風溼疼痛折磨著他,讓他受傷的右手手指無法屈伸。

“我是革命戰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