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4章 感覺有些不對勁 (第1/2頁)

加入書籤

跛五有些理解不了楊大知縣的想法,但是這並不妨礙跛五聽明白了楊少峰的如意算盤——想方設法的讓百姓多掙錢,百姓手裡的錢多了,生計就能安穩,百姓就不會鬧騰,楊大知縣就能躺在縣衙裡睡大覺。

一邊胡亂琢磨著,跛五一邊拱手應道:“高明,還是縣尊高明。”

楊少峰楊大知縣呵的笑了一聲,在返回縣衙的路上又指著縣城的方向說道:“以後,等通往兗州府的官道修好了,咱們再把通往汶上和濟寧的路,通往泰安和濟南、益都的路都修一修。”

“反正百姓們閒著也是閒著,為了防止他們閒出病來,倒還不如給他們找點事兒幹。”

“秋播,開荒,修路,開春之後挖渠,本官把這些活計給他們排得滿滿當當,他們一天天除了幹活就是掙錢,自然也就沒時間七想八想。”

……

時間忽忽過去十餘天,眨眼就到了七月底。

開春後種下的高粱長得比人還高,火紅火紅的高粱穗猶如一枝枝燃起的火把一般挺在田間。

楊少峰楊大知縣站在劉廟村的地頭上,腦子裡迴圈播放著譚魔王站在臺上高唱“高粱熟來紅滿天,九兒我,送你去遠方~”,聲音甚至能壓制往嘹亮無比的嗩吶聲,然後還他孃的總有一個戴著眼鏡的傢伙滿臉激動的鼓掌叫好。

這些畫面,不免讓楊大知縣的心底產生了一種錯覺——譚魔王唱的九兒不是送其他人而是送自己,一送就把自己送回到幾百年前的大明朝,那被壓制的嗩吶聲也好像是在給自己送行……

用力搖了搖頭,把譚魔王和那個戴眼鏡的傢伙都趕出腦海,又用理智強行讓九兒閉麥,楊少峰楊大知縣又將目光投向田裡。

在楊大知縣看來,收高粱也是一門技術活。

經驗老道的百姓用一隻手抓住高粱杆,另一隻手握著鐮刀,然後微微彎腰,用鐮刀的刀刃抵住高粱的氣根頂部,手肘稍微用力往回一帶,一株高粱就被砍倒。

等高粱收完之後,百姓們會將高粱葶從高粱秸中抽出,然後把高粱秸上的葉子都扒下來,這些葉子可以留著喂牲口,而被扒得光溜溜的高粱杆則會留下來,百姓們會把它編織成箔。

箔是百姓家裡不可缺少的物件,這玩意兒可以用來晾曬棉花,因為箔上面見光,底下通風,棉花乾的快,也可以在箔上鋪一層布用來晾曬紅棗又或者其他東西。

箔也可以用來鋪床,只要再往箔上鋪一層用麥秸編成的席子,這玩意兒就是純天然無汙染無公害的床墊。

箔還可以用來蓋房子,百姓們在建造房子時,將箔鋪在屋頂的檁木上可以起到椽子的作用,既減輕了屋頂的重量,又節約了成本。

有些百姓還會將箔掛在屋裡的牆上,又或者乾脆用箔充當隔斷用的夾山牆。

箔的用途廣,高粱葶也同樣不是吃乾飯的,在百姓們將高粱粒摔打出去,用鋤頭將高粱穗上殘留的高粱粒刮乾淨後,就會把高粱葶捆起來製成掃帚,利用高粱穗的穗蕘來掃地。

也有的百姓會把高粱葶砍短一些,這些短的高粱穗可以製作成刷鍋用的掃帚,被砍下來的高粱葶也不會浪費,它們會被製作成簾子、蒸簾等等農家能夠用到的東西。

哪怕是一些短小到不能製成簾子、蒸簾的高粱葶也會被百姓們收起來,等到臘月的時候就可以用它們來製作灶王爺的坐騎,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至於高粱粒留在地裡的高粱茬子自然不用多說,高粱粒脫殼之後可以煮著吃,可以用來釀酒,高粱粒的殼能用來裝枕頭,哪怕是高粱茬子也會被百姓們用鋤頭刨出來,敲打掉泥土之後拿回家裡晾曬,曬乾了再拿來燒火。

高粱的一生,沒有一丁一點兒的浪費,所有的部位,所有的用途,都被百姓開發到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