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1章 松山風雲再起,皇權更迭暗流湧動 (第1/3頁)

加入書籤

帳外,三聲淒厲的慘叫劃破夜空,緊接著,三顆血痕斑斑的人頭被無情地置於多爾袞與眾人面前。這殘酷的一幕,讓帳內的氣氛降至冰點。佟養性、寧完我、李永芳、范文程等漢人官員蜷縮在角落,臉色蒼白,恐懼與無奈交織。他們深知孔有德三人的無辜,卻也明白此刻的沉默是對自己生命的最好保護。這出戏碼,與當年皇太極借崇禎之手除去袁崇煥的計謀何其相似,只是角色互換,更添幾分悲涼。

濟爾哈朗的目光掃過眾人,最終停留在那三顆觸目驚心的人頭上,他輕輕揮手,示意將之移走,隨後沉重地開口:“盛京淪陷,皇上蒙塵,皇后與皇族成員生死未卜,城中百姓更是流離失所,我大清國此遭重創,元氣大傷。”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無盡的憂慮與決心,“然而,國不可一日無君,民不可一日無主。當前之急,有三:一,派遣精銳之師,速赴連雲島,誓要救回皇上;二,八旗大軍即刻撤離松山,回援盛京,穩定後方;三,若皇上不幸,我等當迅速擁立新君,以安社稷。”

濟爾哈朗的每一句話都擲地有聲,尤其是最後一點,更是觸動了所有人的敏感神經。在場的眾人心中都明白,皇太極的歸來已是奢望,連雲島之行不過是象徵性的努力,真正的較量在於後兩項——回師盛京與擁立新帝。

多爾袞與豪格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默契與決斷。“鄭親王言之有理,我等當全力以赴。”兩人異口同聲,聲音堅定而有力。

隨著兩位親王的首肯,撤軍的決定迅速在眾人之間達成共識。多爾袞雖心有不甘,放棄松山與錦州的戰果,但權衡之下,他深知皇權之爭與後方穩定的緊迫性遠勝於眼前的軍事勝利。錦州之戰雖敗,但大清國的根基猶在,只要皇權穩固,捲土重來並非難事。

而盛京的失守,則如同在滿清的心臟上插了一刀,不僅動搖了軍心,更讓後方的老幼婦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八旗將士的心已不在此,他們渴望回到家鄉,守護那片被戰火摧殘的土地,以及那些等待他們歸來的親人。

於是,松山行帳內,一場關乎大清國運的會議,在沉重與決然中落下帷幕。八旗大軍即將踏上歸途,而一場關於皇權的暗流,也在悄然湧動,等待著在盛京那片焦土上,掀起新的波瀾。

松山城內,總督行轅內,洪承疇正對著斑駁的牆壁沉思,眉頭緊鎖,心中滿是對戰局的憂慮。突然,親信家將唐士傑風風火火地闖入,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喜悅:“大人,大喜啊!天大的好訊息!”

洪承疇猛地抬頭,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快講,是不是援軍到了?”

唐士傑搖了搖頭,卻難掩興奮之色:“援軍未到,但建奴撤退了!”

“什麼?”洪承疇震驚之餘,連忙追問,“此言當真?”

話音未落,總兵李立峰與白廣恩已並肩而入,聲音中帶著難掩的激動:“大人,建奴確實退兵了!”

洪承疇彷彿置身於夢境,片刻後才猛然揮手:“走,去城頭看個究竟!”

一行人匆匆登上城頭,只見城內萬餘將士已匯聚於此,歡呼雀躍。城外,建奴大營空無一人,昔日喧囂的戰場此刻一片寂靜,彷彿昨日的廝殺只是一場幻夢。

夜幕降臨,錦州總兵祖大壽的信使帶著更加振奮人心的訊息抵達松山——錦州之圍同樣不戰而解!洪承疇震驚之餘,心中湧起諸多疑惑,這突如其來的轉折讓他既感欣喜又覺不安。

“建奴怎會如此輕易撤兵?”洪承疇喃喃自語,目光轉向白廣恩,尋求答案。

白廣恩沉吟片刻,道:“建奴此舉必有內因,或許是他們國內發生了重大變故。”

“不管如何,先報捷京師要緊。”洪承疇果斷決策,隨即下令撰寫塘報,將這一喜訊火速傳回京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