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百六十九章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1/2頁)

加入書籤

坐在高位上的薊門縣令擺出公正廉潔的態度,他看向放置在一旁的令牌,並將其用手指夾起。

簡單的掃視了一眼還在做垂死掙扎的藍衣孩童,薊門縣令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又看時辰已到,應當行刑。

薊門縣令毫不猶豫的扔下火籤令,劊子手舉起鬼頭大刀,動作如行雲流水般乾淨利落。

手起刀落,血濺當場,其發被削,連同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滾落在盆內。

當然,這其中也免不了藍衣孩童的生母,她哪裡見識過這種畫面,整個人的眼睛都向上一翻,徹底暈厥了過去。

受害者父母聽到最終宣判結果時喜出望外,兩人更是忍不住相擁而泣。

或許對於他們而言,這是最好的結果,也是唯一的慰藉。

若是縣令大人沒有辦法做出公正判決,興許他們還會做出些糊塗事來,他們不由得感慨這世上還是清官多。

眼下案子已成定數,十歲惡鬼孩童殺人案基本完結,何況又已將其問斬,而非秋候。

對於唐劍秋最後做出的判決,無人敢發出質疑,只是這其中尚有疑問還未能明瞭。

“大人又怎知他會將筷子捋正?”

在回城的路上,阿飛更是一副二戰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樣子。

他怎麼也沒有想明白,好像整件事情都按照唐劍秋髮展似的,如果當初採用別的辦法那豈不是沒有辦法將其定罪?

唐劍秋沒能說話,不過是指了指太陽穴,以表做事並非全靠運氣。

阿飛神情一怔,似乎沒有想到得到的結果竟是如此,“如果他用手吃又該如何?”

“此子儀表不端,當斬立決!”

如此結果,阿飛驚呆,他不得不堪稱妙絕,不過有件事情他還是有些不明白。

“若是理筷子,則表明此子已明事理,當斬立決,那若是不理呢?”

這才是他最為擔心的問題,藍衣孩童當初要是沒有那麼做那豈不是能免於一死?

唐劍秋想也沒有想一下便回答道:“不理筷子,則表明此子城府極深,當斬立決!”

阿飛恍然大悟,他不得不承認唐劍秋手段之高明瞭。

原來這二者間只是要找個正當理由罷了,既然那婦人堅稱自己的孩子年紀尚小並不懂事,索性找個理由便是,如此也能讓她服氣,這也算是給受害苦主一個交代了。

光是想想阿飛都激動不已,似乎是想到了什麼重要事,趕緊對著身旁的唐劍秋問了一句:

“那大人,我們接下來去哪啊?”

“去外興安嶺!”

天啟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孫承宗秉承聖命,特去異地修復寧遠城修,事關重大,孫承宗並未多想,連忙將此事上奏朝廷。

然大致之意為,關外守備器械業也已準備齊全,不日便可建造完畢,故而他特上書準請發軍餉二十四萬,願陛下信之應允則即日可待,如此便可大舉進攻了。

此舉雖好,可朝中不乏有小人貼陛下耳語,而賢者,自閹黨一派干涉下不敢在朝中把控朝政,只得夾起尾巴小心做人。

在聽聞這件事情後,一些亂黨自然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大好機會。

他們自然不會讓此事發生,於是從中作梗。

縱使孫承宗本事了得,奈何兵部和工部卻橫加阻撓,故而發生瞭如下之事。

李春燁為天啟年間兵部尚書,對這件事情並不看好、

他認為,這人心險惡之境,唯有清醒,可護己身無恙,而世間百態無非慾望與利益輪迴而已。

“陛下,老臣有本要奏,臣以為,此舉萬萬不妥,這朝中能人無數,不乏有似孫大人這般的賢臣,

孫大人的能力在朝中更是有目共睹,何況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