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百零六章 質庫肆 (第3/3頁)

加入書籤

淮穎,襟帶江沱。北臨淮河,又有八公山、紫金山、硤石山等低山丘陵為屏障,東依淝水,南有巨澤芍陂。一城扼三水,易守難攻,地勢之利殊為難得,一直乃軍事重鎮。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更是風光無限,鼎鼎大名的淝水之戰便發生於此地。

城北八公山有淮南王劉安墓,劉安痴迷煉丹,都邑便在壽春。相傳劉安發明了豆腐和豆漿,更有集黃老學說之大成的著作《淮南子》傳世。

但南北朝後,隨著隋唐大運河的開闢,經濟重心進一步東移,壽春地位一落千丈。壽春中線水道沒落,缺乏運維,很快導致淝水在廬州將軍嶺的巢淝運河淤塞。宋靖康之變後,北方金人不修水利,又導致汴水乾涸。如此一來,壽春南北水道皆斷,僅扼守淮水,戰略地位徹底喪失。

但壽春畢竟乃中線要塞,紹興十二年(1142年)置安豐軍,治安豐縣,乾道三年(1167年)又移治壽春縣,一直仍是軍事要地。百年經營,加上深厚的底蘊,也算大宋拿的出手的防禦力量,可惜面對金人,仍是一觸即潰。

壽春三面沿水,唯獨城東與鍾離縣之間,地勢較為低窪平坦。僕散揆知道鍾離縣早空,無需擔心側翼,兵鋒擦著鳳陽山而過,自東向西直撲壽春。壽春的守將見金兵來勢洶洶,不顧自己也有數千兵馬,稍加抵抗便棄城而去。

沈放一路過來,並未見金兵蹤跡。路過數個鄉村,也如鍾離縣一般的人蹤難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