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六百九十五章 蝗蟲柒 (第2/3頁)

加入書籤

卻又要響上十倍百倍。

五個女子都拿出薄紗批在身上,只露出兩個眼睛,其餘人也是不斷拍打落在身上的蝗蟲。

李元傑早不耐煩,一邊撲打面前飛舞的蝗蟲,一邊道:“咱們還要在這待多久?”

李炫義橫他一眼,道:“放肆,你也多看兩眼,也知人間疾苦,百姓耕種不易。”

李元傑不敢跟老爺子頂撞,卻也不當回事,轉過頭去。

柴九道:“是,咱們再去下一處看看。”

眾人一道出來,唯柴九馬首是瞻。他言語不多,但旁人若有問題相問,都是耐心解答。即使是對李元傑這樣的草包,也是有問必答。

只是今日眾人見了蝗蟲的可怕,心情無不沉重,倒沒什麼人多話。況且眼下都是漫天的飛蟲,一張嘴不小心,都要鑽進幾隻。

回到路上,李家的幾個家丁正不住撲打馬身上的蝗蟲。十多匹馬被蝗蟲擾的不勝其煩,不住在原地打轉。

打馬繼續朝北,又去十餘里,前面景物忽地一變,原本綠樹黃稻,高矮錯落,相映成趣的大地忽然變的光禿禿一片。天地之間,只見一片黃色,所有的綠色都被吞噬的一乾二淨。

地上只有殘留的一點點草根,所有的樹木都只剩枝幹,如同被扒光了衣服,毫無遮擋的立在原地。

眾人目瞪口呆,都知蝗蟲厲害,但卻未想到,所謂“蝗蟲過處,寸草不生”竟是如此一番景象。真的是天地間一切都被吃光,一點生命的痕跡都不給留下。

蕭平安也是默然無語,他曾見過蝗災,但印象已經模糊。如今眼前一切,又叫他想起經歷過的那些苦日子。

郭汾陽忽道:“咱們該回頭了。”手往前方一指,只見遠方天空,一道烏雲正席捲而來,又是一大群蝗蟲到了。

眾人策馬返回,未騎出三五里,後面蝗群已至。如先前田間所見不同,此際的蝗蟲遮天蔽日,根本瞧不出本來面目,只見一條一條黑色的飛龍,如同一股股洪流在田野之間肆孽。所過之處,一顆顆樹陡然消瘦,一片片草地稻田瞬間矮了下去。

蕭平安等人俯在馬鞍之上,身邊盡是飛馳而過的蟲群,眼前除了黑壓壓一片的流線,什麼也瞧不見。原本的白日似是忽然變了黑夜,天地之間,唯有蟲群嗡嗡作響。

那些馬兒也是驚懼,邁開四蹄狂奔。轉眼到了先前下馬之處,田地裡撲蝗的人早已不敢再打蝗,有的沒命逃跑。有的三五成群躲在一起,支起木板抵擋。

一行人一氣奔出十餘里,才將這股蟲群避過。待到眼前漸亮,蝗蟲漸少,馬匹早已力竭,這才慢慢放緩。

眾人駐馬回望,都覺心有餘悸。沈放暗道:“我先前還大言不慚,暢談什麼滅蝗之法,今日見了這般景象,才知此事之難。為何千百年來,人人談蝗色變,畏之如虎。”

柴九按轡回望,良久良久,終於一聲長嘆,道:“眾生皆苦。”

回到城中李府,還未進門,就有家丁來報。說剛接到帖子,城南晦巖草堂的沈清臣先生訪友歸來,特邀柴先生等人過去作客。

柴九也是大喜,眾人在信陽盤桓多日,緣由之一,便是要拜見這位沈先生。當下李家門也未入,掉頭出城。李炫義久居信陽,知道這位大儒脾氣,留下三個不成器的兒子,未叫跟去湊數。

沈清臣,字正卿,原籍乃是湖州烏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進士,為國子學錄。曾師從張九成,經天緯地,滿腹經綸,更以正直誠信而為世人所稱道。

淳熙十四年(1187年),宋高宗趙構在德壽宮駕崩,宋孝宗趙昚居憂(居父母之喪),欲衰絰三年,政事也移交與太子趙惇。群臣都以為不可,奏請循例“易月”即可。唯獨沈清臣一人支援,上書曰“……截然示以終喪之志,杜絕輔臣方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