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七百一十五章 鏖兵捌 (第1/3頁)

加入書籤

此弩初試鋒芒,就在澶州(今河南pY西)。遼軍主帥蕭撻凜親率數十騎,在澶州城下窺探宋軍虛實。宋將張環果斷以床弩射擊,蕭撻凜頭部中箭,當場斃命。此事叫遼國震驚,後才有了“澶淵之盟”。

只可惜床弩製造不易,又體積巨大,上弦緩慢,多為守城之用。此利器若是便攜,又能大量裝備,大宋定是無敵於天下。

兩軍嚴陣以待,平野之上,旌旗招展,佇列縱橫。宋軍多著褐、白、紅幾色,金軍則以黑、青居多。顏色斑駁,如同大地之上鋪滿了各色毯子。細看之下,兩軍列陣卻是大同小異。

早先軍爭,都是亂戰。春秋戰國,諸侯間天天打仗,逐漸衍生出兵法,戰陣也慢慢孕育發展壯大。

《孫臏兵法》集先人大成,將春秋以前的古陣總結為十陣,分別是方陣、圓陣、疏陣、數陣、錐形陣、雁形陣、鉤形陣、玄襄陣、水陣、火陣。其實水陣和火陣是水戰和火戰戰法,其餘八種才是基本的戰鬥隊形。就連諸葛武侯的《八陣圖》也都是沿襲此法。

歷朝歷代,各路兵家都潛心研究戰陣,與各兵種的配合之道。在孫臏八陣基礎上誕生了一系列的戰陣。

到了宋朝,陣法的研究更是到了高峰。汲取前日百家之長,宋軍的基礎戰陣便是“常陣”。由先鋒陣、策先鋒陣、大陣、前陣、東西柺子馬陣、無地分馬、拒後陣、策殿後陣等組成。兼顧前後左右,各兵種分佈得當,配合有序。

金人原先打仗,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騎兵上前一陣衝鋒。滅了遼國,又跟宋軍打了上百年,漸漸也開始演習兵法。

此時金軍沙魯圖也列出“常陣”:以三千人為先鋒陣,三百人一聚,分十小陣,間隔五十步,列於最前;兩千人為策先鋒陣,五百人一聚,分作四陣;大陣居中,為沙魯圖指揮之所,帥旗所在,三丈多高的大纛正迎風飄揚,萬馬軍中分外惹眼;大陣又分前、中、左、右四軍,前軍一千,中軍一千,左右軍各五百。五方旗色各異:東方碧,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土黃。

尋常大陣,以步軍槍刀手在前,雜以旁牌、標槍,又有木拒馬,或間以大車,以為防禦,謂之‘陣腳兵’”。但沙魯圖此陣,大陣卻未佈防御器械,似是料定宋軍不會有反攻的機會。

大陣左右,隔一里,各立兩軍。左手北側一千五百人,護衛左翼,右邊南側兩千人,護衛右翼。這兩陣又稱“東西柺子馬陣”,乃是為與夷狄騎兵作戰配置的陣型,逐漸成為護衛兩翼的標準戰法。

中軍帥旗,沙魯圖左右,有三百精兵,乃是主將護衛親兵。

這三百健卒之前,立著一千五百騎兵,人人下馬肅立,此乃“無地分馬”。乃是中軍大陣所控制的機動戰隊,佈置在主將營陣四周,備緩急驅使。“無地分馬”一般以騎兵為主,也有以抽調精卒成軍,最是精銳不過。

另有一千七百餘人,在中軍身後,作殿陣後軍。

術虎又被分在先鋒營,他也是欲哭無淚。自己分明是初次上陣的新兵,為何就次次頂在前面,莫非就因為自己生的高大?

金兵後至,但乃是列隊前行,陣腳不亂。宋軍也沒有趁金軍立足未穩,先發制人的意思。

夏衍德拿定主意,此戰勢均力敵,還是發揮宋軍守禦之長,最好能就此耗住金軍。他念念不忘就是,你金軍不過三日之糧,如今已過一日半,你若不能在此擊潰我,就將陷入絕境。

兩軍對壘,金兵穩住陣勢。不多時,卻是從陣中趕出四百多人,正是先前未殺的四百宋軍降卒。但此際這些人,盡皆渾身赤裸,不著片縷。

李雲政道:“這招也是厲害。”

眾人都是點頭,金軍先前不費吹灰之力,擊潰五千宋軍。如今降卒就在面前,更被人剝的赤條條的羞辱,宋軍難免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