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章 樊城之行 (第1/2頁)

加入書籤

康和十四年夏,錦州水患,朝廷賑災撥糧二十萬石,用以賑災救民。

按說,這批糧食夠錦州百姓吃三月有餘,足以度過水災,恢復民生。

然糧食送過去不過月餘,錦州太守潘巍便上書聖上,說有十萬石糧食受水浸泡,已發黴質變,不能食用,求聖上,再撥國庫十萬石糧食。

為了此,聖上震怒,以錦州太守潘巍,治水失利、賑災糧看護失職為由,連貶潘巍三級,降為錦州道員,在錦州將功補過。

但想著百姓安危,非同小事,聖上下旨,又緊急從國庫調撥了十萬石糧食送往錦州。

待來年春末,有錦州百姓到中都告御狀,告至左相周九重門下,言錦州有人貪汙賑災糧,中飽私囊,在賑災糧內加入細沙,致使錦州百姓餓死近萬人。

聖上聞後,雷霆震怒,著人暗中調查,而後發現賑災糧貪墨之事指向太子李謙外家——錦州隋家。

聖上忌隋家甚久,故命太子私訪錦州,調查此事。只不過此事雖說是微服暗訪,但以隋家的勢力,以及宮中還有貴妃娘娘隋景,李謙此行絕對會由暗訪變成明察。

但聖上此時也並未真想動隋家,不過借太子之行,前去敲打敲打隋家,行事莫太猖狂。

最重要的是讓隋家吐出貪墨的賑災糧,以及讓太子李謙同其外家,割席。

但是在去錦州的前夕,武帝又得到訊息——有人在樊城外的玄龍山上私冶軍器。

聖上大驚,茲事甚重,立詔太子李謙與護國公顧學武到養心殿議事。

商議過後,聖上著太子李謙先暗中去樊城,調查私冶軍器之事,命其親衛首領,山月隨行協助。

到了樊城後,護國公安排人同太子匯合,協助太子調查此事。而太子李謙原本去錦州的行程不變——由東宮內衛假扮太子,繼續前往錦州。

於是康和十五年,秋分過後。凌晨中都的近郊在還被一片濃霧籠罩的時候,無風無鳴,蕭然寂靜。

中都朱雀門內緩緩駛出一輛馬車,馬車旁跟著一身穿勁服、面容堅毅硬氣的男子騎馬伴行,而馬車的車輿前,則坐著一個褐衣短打小童,正揚鞭趕馬。

天早霧濃,車廂上懸掛的燈籠泛著微黃的光,伴著噠噠的馬蹄聲,逐漸消失在濃霧中。

半刻鐘後,兩個著緊身墨衣的大漢,牽著馬從朱雀門外的樹林中走出,翻身上馬,悄悄地追著前面的馬車而去。

辰時末,太陽半腰而懸時,濃霧消散,有兩人騎著馬從中都的白虎門內慢悠悠走出。

其中一人,頗為年少,面容白皙,眉目乾淨,俊秀非常,著一身圓領天青錦服,整個人鬆鬆垮垮地騎在馬上,在陽光的照耀下,低著頭眯著眼睛,彷彿隨時都要在馬上睡著。

而另一人年歲稍長,面容嚴肅剛毅,身穿黑色勁裝,腰間配劍,一派正襟地騎馬跟在錦服少年身後。

此兩人正是太子李謙與聖上親衛首領山月,兩人慢悠悠的走在官道上,身後的馬匹上都掛著幾包中都開味居的糕點。

就這樣慢悠悠走到晌午,山月終是忍不住開口了口:“公子,咱們再這樣走下去,怕是今天晚上要露宿荒郊野嶺了。”

李謙嘴裡咬著一塊兒糕餅,含糊不清的問道:“我們離下個住宿鎮子還有多久?”

山月:“最近的要六十里,但是距您要住的還得九十里”。

李謙眯著眼從包袱裡拿出一塊兒糕點扔給山月:“山月,你嚐嚐這個紅豆糕,味道不錯”,說著揚鞭催馬,二人疾馳起來。

到戊時末,二人才到達要住宿的鎮子,住進客棧。

臨睡前,山月將收到傳書交至李謙:“公子,護國公安排的人已經出發,約摸三日後到達樊城。”

李謙:“我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