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8章 米麵 (第1/2頁)

加入書籤

等到陳一凡和陳建國、陳建軍一道回到家中,已經快十二點了。

家中其他人也都還沒吃午飯,都在等他們。看到三人回來,陳父才讓大兒媳去下麵條。

因為不知道陳建國他們上街什麼時候回來,提前炒菜容易涼,等人回來再燒菜又晚了,所以中午陳父就讓大家隨便吃點麵條,畢竟今天臘月二十三,下午就要做送灶粑粑了。

陳一凡聽到中午吃麵條倒是沒有失望,陳父說的面肯定是自己手工做的米麵,不會是外面買的掛麵。

每年下半年,等到入了冬,天氣徹底冷下來的時候,陳父陳母便會挑選一個陽光好的日子來製作米麵。

先是挑選當年的新米,這樣做出來的面米香味更濃,將米洗乾淨後充分浸泡兩三天,中途每天都要換水。

等到米泡的差不多了,一般是用手指頭一捻就碎的時候,就將其磨成細膩的米漿。

過去,最傳統的方法是用石磨慢慢地磨出米漿,但這種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非常費力。

現在,村裡人都會選擇去附近的絞米廠,那裡有機器,出漿又快又好,收費也不貴。

等到米漿磨好,就可以著手做米麵了。

先是在大鐵鍋裡燒上一鍋熱水,然後拿出家家戶戶做米麵用到的模具——一個長方形,兩端有兩個豎起來的小把手的鋁製薄盤。

陳一凡只見過一次村裡人家做米麵,她覺得做法和她吃過的涼皮,還有腸粉有些相似。

先是在盤子底部均勻地刷上一層薄油,接著按照各家的喜好習慣倒入適量米漿,再小心地將盤子放入鍋中,蓋上鍋蓋,靜待數十秒鐘。最後,當火候恰到好處時,迅速開啟鍋蓋,將盤子取出,趁熱將已經蒸熟的麵皮掀起,送到外間早已擦拭乾淨的竹竿上晾乾。

等到麵皮不那麼燙手,但也沒徹底涼透之前,就要將其捲起,切成寬度合適的條狀。

這一趟流程下來,只有家中幾個人根本搞不定,所以只要誰家要做米麵了,村裡有空的人家都會去幫忙。

陳一凡那次就是跟著她奶奶去的村中做米麵的人家幫忙,那家人還給了她一個剛出爐的麵皮,裡面捲了點紅糖。陳一凡吃了眼睛就亮了,和曬乾的米麵完全不一樣的風味,好吃太多了!

不過陳一凡記憶中也就碰上過那麼一次,後面村中的老人相繼去世,年輕一輩的人掌握不好火候,也嫌做這個麻煩,再加上街上也有賣的,於是自己動手做米麵的人家也就越來越少。

不過陳一凡覺得外面賣的那個味道一點不好,她不愛吃,張春華買過一次就不再買了。

等到麵條煮好,陳一凡自己動手撈了一碗,她愛吃那種剛煮好,還沒有煮散開的,吃起來更有嚼勁。

自家做的麵條,沒有那麼多科技狠活,張春麗放了些青菜,調味就是簡單的豬油和鹽,清爽又美味。

陳一凡看著碗中,雪白的麵條,翠綠的小白菜,還有放了豬油泛著油花的麵湯,簡簡單單,但和那些濃油赤醬的大菜相比,又有著獨特的魅力。

陳家人,包括年紀大了牙口沒那麼好的陳父陳母,都偏愛有韌勁的米麵口感,所以當初做米麵的時候,陳家的麵皮比起其他人家,就厚上不少,曬的也更幹。

再加上菜園子裡打了霜的白菜,吃著甜津津的,陳一凡吃完一碗,又去撈了半碗。

陳一凡一向飯量不大,吃的很少,大家難得看她添第二碗,都很稀奇。

陳父看陳一凡喜歡吃,便和陳建國說,“等走的時候給你們多裝一些帶著,看凡凡還挺喜歡吃的。”

這要是自己愛吃的,陳建國都得推辭一番,但是女兒喜歡,陳建國到底還是接受了,只說讓老倆口也留下些自己吃。

“沒事,不是什麼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