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2章 自當雅量 (第1/3頁)

加入書籤

去館驛的路上,趙孝騫的精神有點萎靡。

從萬勝門到館驛要過汴河,還要經御街,路途有點長。

按照禮節,其實遼國使團步行入城後,可以乘坐大宋禮部準備的車馬,

但趙孝騫偏偏不慣著遼使,大家一起走路。

這次遼使入朝,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出國旅遊觀光的,除了督促大宋運送歲幣外,還有別的目的。

可以想像,接下來大宋與遼使將會有一番激烈的唇槍舌劍的談判。

所以在談判之前,趙孝騫不能對人家太客氣,省得他以為大宋好說話,

助長了他們談判的氣勢。

於是明明可以乘坐馬車的,趙孝騫就是不坐,寧願損人不利己。

然而從城門到御街,步行的路程最少一個時辰,養尊處優的世子步行了小半個時辰後,突然有點後悔自己的決定了。

坐馬車多舒服,自己到底抽了什麼風,非要拉著遼使走路?

走不走這一個時辰的路,大宋和遼國得到了什麼,還是會失去什麼?

不想讓遼使太舒坦,可以選擇別的方式啊,比如在他們的菜裡放香菜—·

然而已經走了這麼久,羞刀難入鞘,趙孝騫只好硬著頭皮繼續走,不時還扭頭與遼使談笑風生,互相擠出難看的笑容。

一行人入城後,吸引了汴京城百姓的目光,看著遼國使團異於大宋的裝束,很多百姓都明白,這是遼人來了。

趙孝騫特意留心觀察路邊百姓的表情,他發現百姓們看到遼人後,其實臉上並沒有太多的憎恨,反應比較平淡,

近百年前的渲淵之盟,它的簽訂對大宋究竟是好是壞,千年後的史家仍有爭議。

不可否認,它換來了宋遼邊境的和平,至少是相對的和平。

但更不可否認的是,它也是一劑毒藥,大宋服用百年,漸漸滋長出了一種名叫「苟安」的心理。

在這種心理的潛移默化之下,大宋君臣百姓已然忘卻遼國的強大,以及對中原虎視耽的野心。

所謂的條約,果真能保證世世代代的和平無爭嗎?

趙孝騫越走越累,腦子裡胡思亂想,就連跟遼使假客套的心情都沒了。

身後,錢仲深快走兩步,低聲道:「世子今日迎接遼使遲到,禮官會如實記錄下來的,望世子莫怪。」

趙孝騫無所謂地道:「儘管記錄便是,我這臉皮,呵呵,還怕這個?」

「本官再問一句,世子為何遲到?」

「別問,問就是徹夜苦讀詩書。」趙孝騫冷著臉道。

我會告訴你昨晚跑到醉花陰去,跟姜妙仙玩遊戲玩到大半夜?

那女人的定力是真厲害,怎樣都行,就是不肯突破最後一步,趙孝騫發起無數次攻城,最終還是不得不鳴金收兵,憾然而歸。

錢仲深已六十來歲了,正經的三朝老臣,而且是個老油條。

數十年來,朝廷新黨舊黨爭鬥不休,神奇的是,錢仲深居然不屬於任何陣營,算是朝中為數不多的逍遙派,就這樣他居然還能當上禮部侍郎,可見其人遊走騎牆的功力何等深厚。

面對比他年輕幾十歲的趙孝騫,錢仲深的心態很平和。

官家任命,自有他的道理,混跡朝堂數十年,不爭不怨才能平安,

事實看來,趙孝騫確實比錢仲深更適合當這個正使,事情做得漂亮。

又走了許久,趙孝騫越來越難受了,雙腿像灌了鉛似的沉重又麻木。

然而步行是他提出來的,此刻不好意思反悔,尊貴的楚王世子難道不要面子的?

咬著牙硬撐,趙孝騫邊走邊跟錢仲深小聲聊天。

「錢侍郎,不知這次遼使入朝,與我大宋所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