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0章 古文解析:刺要論篇第五十 (第1/8頁)

加入書籤

一、素問●第50章 刺要論

(一)古文

黃帝問曰:願聞刺要。歧伯對曰:病有浮沈,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淺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藏後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面板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脈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無傷皮,皮傷則內動肺,肺動則秋病溫瘧,泝泝然寒慄;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內動脾,脾動則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不嗜食;刺肉,無傷脈,脈傷則內動心,心動則夏病心痛;刺脈,無傷筋,筋傷則內動肝,肝動則春病熱而筋弛;刺筋無傷骨,骨傷則內動腎,腎動則冬病脹腰痛;刺骨,無傷髓,髓傷則銷鑠,胻酸,體解?然不去矣。

(二)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想聽你講講針刺的要領。

岐伯回答說:疾病有浮沉之分,針刺有深淺之別,都要各合於常理,不能超過應遵循的法則。如果超過了法則,就會損傷內臟;如果達不到法則要求,就會在體表產生壅滯,使邪氣隨之而入。如果針刺深淺不當,反而會成為大害,使五臟受到擾動,進而引發大病。

所以說,疾病有的發生在毫毛腠理,有的發生在面板,有的發生在肌肉,有的發生在脈,有的發生在筋,有的發生在骨,有的發生在髓。因此,針刺毫毛腠理時,不要損傷面板,面板受傷就會使肺氣內動,肺氣內動在秋天就會患溫瘧病,出現寒冷戰慄的症狀;針刺面板時,不要損傷肌肉,肌肉受傷就會使脾氣內動,脾氣內動在七十二天四季之月,就會患腹脹、煩悶、不思飲食的病;針刺肌肉時,不要損傷脈,脈受傷就會使心氣內動,心氣內動在夏天就會患心痛病;針刺脈時,不要損傷筋,筋受傷就會使肝氣內動,肝氣內動在春天就會患熱病而筋脈弛緩;針刺筋時,不要損傷骨,骨受傷就會使腎氣內動,腎氣內動在冬天就會患腹脹、腰痛病;針刺骨時,不要損傷髓,髓受傷就會使髓液消減,小腿痠軟無力,身體倦怠而不能正常活動。

二、《以周易哲學解析〈素問·刺要論〉——探尋疾病與針刺的陰陽平衡之道》

在古老的醫學經典《素問·刺要論》中,黃帝與岐伯的對話揭示了針刺的奧秘與疾病的微妙關係。而當我們以周易哲學的視角來審視這一論述時,更能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進一步揭示疾病與針刺背後的陰陽平衡之理。

在周易哲學中,陰陽是宇宙萬物的根本屬性,它們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共同構成了世界的動態平衡。疾病的發生與發展,也可以看作是陰陽失衡的一種表現。

從“病有浮沈”這一點來看,疾病就如同陰陽的變化一樣,有其起伏和輕重之分。浮病多表現在體表,如面板、毫毛腠理等,這些地方屬於陽位;而沈病則深入體內,如肌肉、筋、骨、髓等,這些部位屬於陰位。這種疾病的浮沉之分,正體現了陰陽在空間上的分佈差異。

而“刺有淺深”則反映了針刺作為一種治療手段,需要根據疾病的性質和位置來調整刺入的深度。淺刺對應於陽位,深刺則對應於陰位。這一過程,就是透過調整針刺的深度來恢復陰陽的平衡,使陰陽重新達到和諧的狀態。

“各至其理,無過其道”強調了在治療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和規律。這與周易哲學中強調的“道”不謀而合。只有遵循正確的法則,才能使治療達到最佳效果,否則就會“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過度的治療會損傷內臟,這就如同打破了陰陽的平衡,使陽氣或陰氣過盛,從而導致身體的損傷;而治療不足則會導致邪氣在體表壅滯,無法徹底消除疾病,同樣會影響陰陽的平衡。

當我們進一步分析“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面板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