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0章 挖牆腳 (第1/2頁)

加入書籤

吳襄的建議讓陳秋來了興趣,他覺得吳襄這是在告訴他一種獲取勞動力的方法,於是陳秋立刻問道,

“那我們具體應該怎麼做?”

吳襄說道,“很簡單,我們只要把訊息擴散出去,一定會有漢民出逃,我們要做的就是想辦法把這些人接出來。”

陳秋順著吳襄的話問道,“那具體要去哪裡接人?”

吳襄說道,“首先遼西是不用想了,現在韃子大軍在那裡,漢民跑不過去,遼東山地最多,韃子又收縮了兵力,正好適合漢民出逃,我建議陳將軍安排人手去山地中多轉轉,特別岫巖那裡,海州和蓋州的漢民極有可能會翻越分水嶺,然後繞過岫巖來到鳳凰城。”

陳秋點了點頭,他隨即聽從了吳襄的建議,火速派遣玩家做出進攻岫巖的姿態以吸引清軍的注意力。

另一邊,吳襄還真沒猜錯,蓋州和海州的漢民確實組織了一波外逃。

雖然皇太極上臺以後改變了努爾哈赤的政策,讓遼東漢民終於可以穩定地當奴才,但是遼東的糧食危機仍然長時間存在,遼東漢民的生活依舊非常艱難。

再說了這世上沒有人喜歡當奴才,之所以皇太極上臺以後漢民出逃的事情大大減少,不是因為漢民打心裡喜歡當奴才,而是清軍連戰連捷讓漢民們失去了希望,他們覺得遼東這地方已經是清廷的天下了,逃都不知道往哪逃。

而現在清軍連續兩次戰敗讓遼東漢民們又看到了機會:

雖然清廷極力封鎖了玩家們在遼東建立據點這個訊息,但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

很快,明朝大軍在遼東建立穩固據點的訊息在清廷境內不脛而走,於是本來已經認命的漢民們頓時又起了心思。

要知道這個時代處於小冰期時期,小冰期可不是對大明特攻,清廷同樣長期面臨糧食不足的困境,而面對糧食不足這個困境,清廷的做法是相當簡單殘暴:

一是殺人二是搶劫。

努爾哈赤時代曾經搞過喪心病狂地殺無穀人行動,最後擴大化為針對漢民的全面屠殺,結果就是遼東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運動,遼東經濟崩潰,糧價直接狂飆到比大旱的陝北還高。

皇太極上臺之後,大膽地搞了一波大規模的入寇關內行動,結果大獲成功,之後又大破察哈爾,透過一通搶劫緩解了燃眉之急。

不過皇太極心裡清楚,清廷在人心爭奪方面是不如大明的,雖然大明槽點也很多,但在清廷襯托下大明還是相當和善的。

於是皇太極採取的方法是把金州和復州這兩個地方的漢民遷往蓋州和海州,同時把蒙古人弄到金州和復州,形成所謂【諸申在外,漢民在內】的格局。

皇太極這個安排還是相當毒辣的,漢民前往遼東深處可以防止他們外逃,蒙古人放在外面可以防止有人帶路,當然這樣做的後果就是金州和復州的生產活動遭到破壞,畢竟不能指望蒙古人種田…

不過正所謂有希望就有動力,漢民們還是開始了串聯。

此番串聯外逃,帶頭人名叫江明學,他原本是一個衛所兵,清軍席捲遼東之後他就成了種地的奴才。

江明學平時為人仗義,經常資助其他漢民,所以擁有不小的聲望,此番聽到清軍兩度折戟,主力又調到遼西之後,江明學便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要逃到安東鎮去,他不想在頂著噁心人的金錢鼠辮給滿人當奴才。

這一天,江明學偶然聽到了一個好訊息:

那就是明軍正在計劃打岫巖,為此這附近村子的滿人都調去準備打仗了,留守各地的清軍數量並不多。

感到這是一個絕佳機會的江明學立刻開始了串聯:

他聯絡了所有自己能聯絡得到的漢民,大概有數百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