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3章 我在古代造機甲 (第1/2頁)

加入書籤

只是這短短的幾句話,既無前文也無後果。

上面的資訊缺少了太多,讓鵬舉有些看不明白。

但所謂未來是空白的這幾句話,讓他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

“我曾回到過史前,按理來說,未來應該依舊存在才對,怎麼會是空白?”

“那道資訊裡究竟有什麼內容讓另一個時空的我,放棄了回去?”

鵬舉心中十分糾結與好奇,可惜按照生物實驗艙所留下的線索。

那道來自另一未知時空的訊號,還需要兩年時間才會出現。

更麻煩的是的,他還無法肯定那道訊號一定會到達。

未來的不確定性,讓鵬舉心中有些奇怪的情緒。

身為航天員的他總是走到距離人類最遠的地方,總會面對人類未曾探索過的空間。

這種未知不但不讓他害怕,反而引起了他的一些興趣。

……

相較於這段話的撲朔迷離,更加的讓鵬舉注意到的是另一句話:

“機甲計劃失敗了!”

“機甲!”

看到這兩個字鵬舉的眼中不由的一亮。

因為一些生物特性,他無法長時間離開登陸返回艙。

雖然航天服能給他提供一些外出的活動能力。

但航天服自身的氣密性原則,又讓他的外出活動充滿了風險。

再加上這個時代的人類,受到法律的約束不多,很容易攻擊他。

因此鵬舉平時一直待在登陸返回艙中。

雖說2013年人類火星登陸計劃中,將航天員500天封閉生活訓練作為了基礎訓練之一。

而身為小行星帶空間站的駐外航天員的鵬舉更是經過了大量的訓練,讓他在密閉空間生活上幾年也沒什麼。

但話又說回來,外界的風景就隔著氣壓艙,他卻不能走出去領略這個時代的風光,這讓鵬舉難免有些遺憾。

如今看到機甲這兩個字,一種念頭忍不住浮現了上來。

“以如今成熟的外骨骼技術,加上航天服似乎可以造出有一定作戰能力的機甲裝置。”

“不過,從這生物實驗艙內解讀的資料卻又告訴我,未來某個時空的我,也實行過這個方案,但卻失敗了!”

“這是為什麼?”

以當前人類的掌握的技術,這種方案看起來的確是可以實現的。

“小娜!”

鵬舉沒有過多的糾結,而是喚出了空間站上的人工智慧程式。

隨著鵬舉提出問題,空間站上的智慧程式開始進行分析,並進行初步的模型設計。

很快一套簡易的方案模版,便模擬計算了出來。

人工智慧也給出了相同的答案,鵬舉的想法是可行的。

人類早在2000年左右,便實現了輔助型外骨骼的應用,

不過那時人類受限於電池技術,這種外骨骼無法長時間使用,

但隨著2020年左右,人類應用於的新能源汽車上的電池技術實現突破,外骨骼技術得以進一步應用。

只可惜人類想象中的機甲,所需要的能源極高。

等到了鵬舉所在的時代,雖然人類還未突破核聚變技術,但微型核動力電池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雖說人類一直渴望突破聚變技術獲得無限能源,但可惜這項技術的難度太大。

於是一些物理學家將目光放在了核裂變電池的小型化上。

傳統的核裂變發電技術存在臨界質量,需要達到一定的質量才能產生溫度,將水燒開,進而發電。

所幸隨著大型粒子對撞實驗的進行,人類找到了幾種臨界質量較低的金屬元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