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5章 巴拉韋,我的小鎮 (第2/3頁)

加入書籤

琶羅的南部,這裡的雨熱條件還是不錯的。

年降水量常年保持在400毫米以上。

謝貝利河的支流戈夫河又相距不遠,幾乎穿城而過。

這意味著無論是搞種植業還是搞畜牧業,巴拉韋都有足夠的條件。

農業為百業之本,有了農業就可以支撐起領地的發展。

唯一比較遺憾的是,巴拉韋沒有工業基礎。

或者說,整個弼琶羅現在都沒有像樣的工業。

儘管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就有綠柱石、石膏、鐵、錳、鎳等多種礦產,甚至還有石油和天然氣。

但弼琶羅一直都是以農業產品為主要出口,活畜、香蕉、皮革、木炭、魚和乳香是拳頭產品。

一圈逛完,石磊的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藍圖。

先發展農業,恢復生產,聚集人口。

然後再發展工業,最後甚至可以開展旅遊業。

這是一項長久的計劃,目前還只能存在於幻想之中。

石磊覺得,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先組建一家勘探和規劃公司,透過專業人才和高新技術為巴拉韋制定出一條發展之路。

否則,一切都靠他自己來紙上談兵,最後一定會好心辦壞事。

在心裡把這些都計劃好之後,石磊就叫法拉赫把車停了下來,準備安營紮寨。

他們倆是搶先趕來探查情況的先鋒,大部隊還在由扎伊德率領,正在後面徐徐趕來的路上。

估計等到達這裡至少還需要三四天時間。

石磊本來是準備在這裡等他們到來的,但現在他卻改變了想法。

目前時間對他來說還很寶貴,石磊不想在這裡百無聊賴的再等上三四天。

他希望能在倖存者趕來之前,先做點什麼。

車輛很快在聚居點的一處廣場停下。

這裡位於土路的東側,靠近港口,一抬頭就能看見碧波萬里的大海。

法拉赫跳下車子就開始從車斗裡往下搬運宿營所需要的物資。

聚居點裡的房子都已經不能住人了。

偶爾有一兩棟外觀看起來還完好的,石磊也不敢確定它們是否依舊堅固,所以乾脆直接搭帳篷過夜。

兩個人手腳麻利的忙碌起來,不一會兒帳篷就搭好了,火堆也升了起來。

法拉赫一邊就著篝火準備晚餐,一邊聽石磊和他商量事情。

“老法,我決定不等扎伊德了,咱倆先去木骨都束。”

聽到石磊改變原有的計劃,法拉赫並沒有驚訝。

他知道石磊是個說幹就幹的人,不喜歡無聊的等待和沒有魄力的猶豫不決。

“您準備做些什麼呢?少爺?”

“太多事情了。”石磊說道,“這裡雖然曾經是座城鎮,但現在的情況你也看到了,完全不適合人類安居。

我想先解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問題,總不能讓那些倖存者趕來之後,還風餐露宿吧?”

“您考慮的很周到,少爺。”法拉赫點頭道,“基本的生活條件確實需要滿足。

糧食我們倒是不缺,足夠支撐到雨季的到來,但居住、用電和飲水卻迫在眉睫,必須馬上得到解決。”

“這正是我一直在考慮的事情。”石磊說道,“不僅如此,現在已經是3月份了,雨季馬上就要來,如果不能提前做好耕種的準備,今年的農業收成就要受到影響。”

弼琶羅地處熱帶,一年沒有四季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

雨季和旱季每年各有兩次,交替出現。

每年的4至7月是第一個雨季,然後是長達3個月的旱季,接著10到12月又是雨季,1到來年3月又是旱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