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27章 交叉棋手,交叉局(中) (第2/2頁)

加入書籤

年輕讀者被固化了某種概念,知道你們想看什麼,但作者不想給歷史強加群體性、地域性罪名,更不能給小朋友灌輸錯誤的認知。

咱們認真對待一下‘歷史罪名’。

很多人知道八大蝗商,順嘴就說晉商在賣國。

這句話是清朝人說的,在清朝說當然沒問題,指向明確,咱們跟著一起嚷,就上當了。

清朝的晉商是八大皇商主導、官方扶植起來的內務府商團,說‘晉商賣國’絕對準確。

但明朝的晉商,與八大皇商完全是兩回事。

首先八大皇商是北直隸宣府人,祖籍山西,而不是山西人,他們連張家口都代表不了,在明朝根本不算晉商,就是單純的互市邊商。

明朝的晉商是士紳宗族,他們出塞的生意主體物件是河套地區(走的是殺虎口、豐鎮關),商路一直在大同府,而不是捨近求遠,跑到宣府的張家口。

明代晉商中的邊商,是大同府代王庇佑、晉中商人運輸、晉南商人供貨、邊軍高度參與、向漠南走商的商團,與張家口依舊不是一群人。

若沒交代清楚‘晉商’這個群體,極易讓人小朋友誤會明代晉商在集體賣國。

呸,他們雖然也賣國。

但給張家口供貨,只是明代晉商的一個專案,非主體生意。

‘晉商賣國’,這種說法來源很有意思,是清朝商人之間撕咬的輿論。

清朝一統南北之後,八大家代理內務府,運河漕商、布商、兩淮鹽商、以及江南士紳圈不敢直接攻訐皇商,正好八大家祖籍全是山西,順手就給套用了一個晉商名頭。

為了打壓皇商,開始對‘晉商’這個群體攻訐。

他們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完全起反作用了。

商場出現這種‘隔絕式’競爭輿論,讓清朝皇帝十分警惕,注重保護‘內務府八大家’,京城、張家口、山西老家賜宅邸,扶植他們主持晉商,以免勢力薄弱被吃掉。

這樣就把清朝商場的鬥爭固化了,南商打壓晉商,晉商打壓北商,北商打壓皇商,皇帝打壓南商,整個閉環了,但也證明清朝皇帝對待商人很聰明,他們誰也離不開誰,誰也無法與另一方聯合幹壞事。

晉商在清朝被持續攻訐三百年,以至後人誤以為皇商=蝗商=明清晉商。

完全把明清兩朝的晉商混淆了。

實際上,張家口在崇禎朝十年間瘋狂走私,邊商只是被推出來的人,主要的供貨、銷贓渠道,一直走的是順天府。

張家口在明末出塞的大商號有十七家,八家祖籍山西的商號抱團傳了下來,另外九家隨著大明煙消雲散了。

張家口巔峰期每年交易額三百萬兩以上,全是奢侈品,當時的晉商就算想做也沒那個能力,物理上就做不到。

黃臺吉出賣的山貨、貂絨、東珠等去處,歷史記錄十分明確,多爾袞在攻陷江南後搜了一大堆,是京城的十幾倍。

招待降臣的大宴上,多爾袞當場嘲諷南臣虛偽,絲毫不給面子,送給他們六個字:本為友,何來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