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明金雙方的裝備和戰法(注) (第1/4頁)
說一下雙方軍事裝備的現狀(瞭解的讀者直接跳過本章)。
小說第一次與女真接觸,有些讀者對女真的軍事水平過於模糊。下意識以為女真是騎軍為主、以為他們的裝備水平與明軍一樣。
其實他們與明朝的軍械、戰法差異非常大,每個時期的女真是不一樣的。
這時候女真經營遼東十年了,不是天啟初,他們的裝備早已完成制式更換,不是來自繳獲,作戰的總體戰略戰術與以後的滿清也不一樣。
…………
關於右翼七邊的情況,作者前面交代過,可能讀者看著看著忘了,下意識以為每個鎮都有營兵、都有火器。
這印象可不對。
此刻是崇禎四年,明朝右翼邊鎮這時候沒有火器。
不僅沒有火器,連營兵也沒有,一個都沒有!!!
(朝臣之前不是一直髮愁如何防禦宣大嗎?看忘了?宣大面臨戰事,中樞和皇帝要抽調別的兵馬支援,這與萬曆朝之前的明朝完全相反)。
宣大一直在支援明朝各處戰爭,崇禎朝的時候,宣大連自保都不行了。
火器是鎮國殺器,明朝的火器一多半在京營手裡,巔峰時期每個鎮大約也就兩千正規火器。
戚繼光駐守薊鎮時候裝備火器最多,也沒超過這個數。
邊鎮六十年未更換過裝備,只有鏽跡斑斑的大炮,火銃早就塵歸塵了。
薩爾滸大戰後,萬曆調集京營武庫,給遼東一次性補了兩萬火銃,但這東西質量堪憂,明軍寧可用弓,也不用火器(這事大部分讀者應該都知道,那就能反推出其餘邊鎮的情況)。
後來遼瀋大戰,萬曆調集軍器局、匠作所又補充了一次。
到天啟年,明朝除了向遼東支援營兵,大約給過五萬支火銃,大大小小上千門火炮,遼瀋大戰,努爾哈赤就收攏了三萬火銃。
到袁崇煥時,遼西實際的火器兵只有一萬人。
火器對後勤要求實在太大,遼東需要全天下的火藥供應,實在供應不起,袁崇煥與祖大壽訓練營兵的時候,都沒有重視這一萬人。
當然,努爾哈赤也玩不起。
但後金與現在的‘朝鮮’有點像,他們的一切物資都在打造軍械,一切以軍事為先。
天啟六年,努爾哈赤進攻寧遠的時候,女真的裝備就超過了明朝,車、馬、盾、刀、弓、鎧、銃均已超越(明軍這時候唯一的優勢是炮,這個優勢在崇禎三年也被超越了)。
他們佔據撫順後,收攏礦工,收攏匠戶,在本溪、撫順鍊鐵鑄甲十年了,這就是大家熟悉的女真重步兵軍械來源,旗丁的鎧甲遠遠比明軍棉甲防護好。
雙方的鎧甲樣式、水平、防護力完全不同。
沒有騎軍的女真一點不弱,甚至可以說,下馬的女真更強。
這是天生的,女真是山裡人,不是草原人,他們本身就更擅長步戰。
很多人下意識認為女真騎兵更強,這是努爾哈赤和後來的清朝給我們的錯覺,這個時期的後金還處於過渡期。
別忘了,努爾哈赤是李成梁的親兵出身。
李成梁只玩騎兵,女真戰術的總體思路,就是在學習李成梁(無論有沒有史冊支撐,表現出來就是這樣子)。
山裡實在太遠了,他們進入遼東需要騎馬趕路,於是女真各部長期養馬,加上建州女真與科爾沁來往,出山就是平原,他們獲取戰馬容易。
有馬,有人,會騎射,就是精銳騎軍?
不是,努爾哈赤聰明,他懂得發揮女真優勢,並沒有完全照搬李成梁的所有戰法,他學習了李成梁騎軍機動行軍的特點,分進合擊的思路。
但真正面對面作戰的時候,他們與李成梁直插中心
↑返回頂部↑